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年中看经济⑤:多点发力,就业形势稳中有进

时间:2018-08-07

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城镇新增就业高位增长

不久前召开的全省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上半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高位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低位。数据显示,1月至6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7.64万人,同比增长8.8%,完成年度计划的59.7%;二季度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4%,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处在低位。

“城镇新增就业的高位增长,得益于我省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的紧抓不放。 ”省人社厅副厅长刘少华分析说。截至6月底,2018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82.36%,同比上升0.25个百分点;大专高职院校毕业生签约率达84.59%,高校毕业生就业稳中有升。

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开展“启明星”就业指导,落实校园招聘会补贴政策,巩固校园就业市场;实施“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稳定提供1.2万个基层特定岗位,开发2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健全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信息库,聚焦身有残疾、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加大专项就业服务活动频次,开展“一对一”实名制就业帮扶。

“同时,我们实施了‘就业新起点计划’,妥善安置去产能分流职工,坚决落实‘三做到’要求,即做到人员底数清,加大分流安置情况的摸排核实;做到就业帮扶细,重点落实分流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帮扶举措;做到矛盾处置实,尽最大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刘少华说。

“今年以来,全省就业形势稳中有进、成效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仍难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任务加重。因此,完成今年预期工作目标仍需艰苦努力、扎实工作。 ”刘少华说。

扎实实施就业脱贫工程,就业扶贫全年目标提前完成

一组数据标注了我省上半年就业扶贫的成效:全省帮扶贫困劳动者就业8.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3%;建设就业扶贫驿站418个、就业扶贫车间809个、招募就业扶贫基地990个,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5%、134.8%、330%。也就是说,1月至6月,我省就业扶贫全年目标已提前完成。

“在实施就业脱贫工程时,我们完善了‘二清单一平台’。全面掌握贫困劳动者的培训意愿、就业需求,建立贫困劳动者需求清单;收集用人单位招工需求,建立岗位需求清单;组织单月6日贫困劳动者专场招聘会、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专场招聘会,搭建精准对接平台。 ”省就业局局长唐正亮说。

为了抓好深度贫困地区和行蓄洪区就业脱贫工作,今年6月,我省在阜南县、寿县、霍邱县接连举办了行蓄洪区定向招工活动。 “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者,我们要开发更多的公益岗位、居家就业岗位,完善推广人力资源公司服务转移就业兜底模式,让更多的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对已经实现就业的贫困劳动者,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确保在岗位上稳得住、收入待遇有保障、扶持政策及时兑现。 ”唐正亮说,下一步,我省将继续细化、实化行蓄洪区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做好就业扶贫,必须规范就业扶贫驿站建设。 ”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处长吕泉说,“只有切实发挥驿站促进就业、实现脱贫、发展产业、振兴乡村的作用,整合叠加电子商务资源,充实城乡一体、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建立经营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让就业扶贫驿站由‘扶贫攻坚盆景’变为‘就业脱贫风景’。 ”

创新实施业务清单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我省公共就业服务也在持续优化。

年初,我省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阜阳市“接您回家”活动经验,以“就近工作就是好,照顾家中老和少”“创业何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为主题,吸引更多省外皖籍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企业家回乡创业兴业,取得良好效果。

“我们着力打造‘每月逢8就业招聘日’‘周六人才对接招聘日’两大主题招聘,统筹开展特殊群体招聘日活动,打造‘2+N’招聘日品牌,完善安徽公共招聘网功能,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让有就业意愿劳动者‘不挑不拣一周就业’。 ”吕泉说,“同时,通过支付宝等信息化渠道为2.86万名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2863万元,人均1000元。 ”

为了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我省积极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计划,加快培育人力资本服务增长点。 “我们通过推广‘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民营职业介绍机构’模式,建立地区间、企业间人力资源共享机制,缓解企业‘招工难’;认定一批省级职业指导大师工作室,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侵害劳动者权益行为。 ”刘少华说。

不久前,省人社厅在劳动就业领域推行“一次不用跑”和“最多跑一次”业务清单,为办事人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我们要紧贴工作实际、紧贴群众需要,以信息化为支撑,在事项和流程上做好‘减法’,在监管和服务上做好‘加法’,删繁就简、规范优化,体现为民导向,让群众办事更加透明高效、舒心顺心。 ”刘少华说。

  • 上一篇:安徽资产收益扶贫工程半年投入逾24亿元
  • 下一篇:四皖企入选2018年电子信息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