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合肥乡村振兴战略有了线路图

时间:2019-01-24

中安在线讯 据江淮晨报报道,培育下塘等五个新市镇,吴山等五个中心镇;构建“三环四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全部通客车;推动天然气管网向乡镇、农村社区延伸;力争在每个中心村建设1所幼儿园……近日,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公示《合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合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线路图。

空间结构

培育下塘、三河等五个新市镇

《规划》提出,合肥市将优化提升主城区,创新发展环巢湖示范区,特色发展巢湖城区,综合拓展庐江城区,把长丰县城建设成为合肥市辐射皖北的桥头堡,加快合巢产业新城建设,高端发展空港科技产业新城,大力培育庐南循环经济产业新城。

接下来,合肥市将推进重点城镇的扩权改革,培育下塘、长临河、黄麓、三河、汤池五个新市镇,以及吴山、八斗、泥河、山南、槐林五个中心镇。分类引导农村居民点建设,培育700个左右省级、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

格局

构建“三环四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空间

围绕都市现代发展的需求,合肥市将立足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构建功能特色鲜明的“三环四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空间新格局。

依托滨湖、三十岗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大圩、蜀山等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环城”都市农业产业集聚圈。依托郭河、巢湖环湖北岸等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庐江巢湖南岸、巢湖黄麓等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环巢湖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形成“环巢湖”生态农业产业集聚圈。

在合肥市环新桥机场区域及长丰县吴山镇、岗集镇,肥西高店乡,蜀山区小庙镇和经开区高刘社区等区域,形成“环新桥机场”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圈。此外,打造“沿岭”特色农业带、“沿山”茶果产业带、“沿路”设施农业带、“沿河”绿色农业带。

水利

202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

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沿线乡村同步振兴,构造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经济带美好乡村发展图景,打造未来城市景观新长廊。深入挖掘水利枢纽、输水河道和调蓄湖泊等的旅游功能,创建以水润江淮、生态运河和巢湖风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品牌体系。

另外,还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逐步对各县(市)自有水库改造、扩容、升级和管网延伸等多种途径,改善农村供水条件,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到2020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到2022年提高至90%。

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全部通客车

《规划》提出,到2020年,合肥市将新改建农村公路竣(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全市所有乡镇通达二级及以上公路,县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相邻乡镇之间主干道路达到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等级公路通达率100%、硬化率100%。

值得期待的是,还将推动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延伸,鼓励发展镇村公交。到2020年,全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4A级及以上的县(市)达到90%以上;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达到50%以上。

物流信息化

每个县(市、区)至少建1个农村物流中心

到2020年,全市所有建制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基本实现物流配送网点全覆盖。到2022年,每个县(市、区)建设1个以上农村物流中心,每个镇(乡)建设1个以上的综合运输服务站,每个建制村建设1个综合运输服务点,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如今,在城市4G已经非常普及。下一步,合肥市将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到2020年,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0%。农村基础信息设施覆盖率、贫困村宽带网络覆盖率、城镇光纤覆盖率、行政村光缆通达率均达到95%。

能源

推动天然气管网向乡镇、农村社区延伸

今后,燃气基础设施将纳入乡镇建设规划,实现农村燃气基础设施与乡村社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打通农村天然气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启动天然气“镇镇通工程”,推动管网由县城向乡镇、农村社区延伸;并逐步降低乡镇、农村管网配套费标准,统一气价,满足农村用气需求。

此外,结合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支持乡镇、街道、中心村、居民点充电设施建设,加大用地、廊道通行等方面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交、环卫等定点定线运行的公共服务领域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交通

旅游

创建10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乡村旅游独具情致。接下来,合肥市将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合肥乡村旅游品牌。同时,推动巢湖市、庐江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快建设高水准乡村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规划》提出,到2020年,合肥市要创建10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达到3500万人次。到2022年,力争全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达到4100万人次。

文化保护

古民居原则上不得异地搬迁

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合肥市计划以肥西三河古镇为核心,以巢湖柘皋北闸老街、炀老街、肥东昂氏宗祠、牌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为重点,弘扬巢湖文化、三国文化、包公文化、淮军文化,系统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景观风貌和人文资源,古民居原则上不得异地搬迁。

另外,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突出资源整合和闲置场地设施利用,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增建扩容,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建设村史馆、乡风文明馆、文化礼堂。到2020年,全市普遍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户籍

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全面实施合肥市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促进农村升学学生、退伍军人、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和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进城落户。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居住证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衔接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标准,缩小其与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重点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发展快、潜力大的城镇集聚,优化人口结构和空间布局。

此外,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确保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以流入地普惠性幼儿园为主的学前教育和以就近公办学校为主的中小学教育;把在城镇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将在农村参加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同等条件享受城镇住房保障政策,满足基本住房需求。

教育

力争在每个中心村建设1所幼儿园

在教育方面,合肥市将加大政府统筹建设公办幼儿园,多措并举推动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力争在每个中心村建设1所幼儿园,提高幼儿保育教育质量。科学制定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完善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

此外,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优化乡镇普通高中布点,基本实现普通高中优质资源相对均衡。加强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提高乡村学校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利用城乡网上结对、在线课堂等信息技术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医疗

2022年基本形成30分钟院前急救服务圈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规范化建设的卫生院,每个村卫生室至少要有1名乡村执业医生。到2022年,30%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所有中心卫生院达到一级综合医院医疗能力。

同时,加强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基本形成30分钟院前急救服务圈。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市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推动高端医疗技术和服务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全面推进和不断完善市域医共体管理与服务模式,实现医共体模式全覆盖。

养老

2022年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如今,合肥市区的养老服务设施越来越完善。而乡村也会陆续跟上。接下来,合肥市将支持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老年养护院、医养结合设施、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增加护理型床位和设施设备,提高供养服务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鼓励企业、集体、个人投入农村康养产业开发项目;鼓励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

《规划》提出,到2022年,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每个乡镇内设置3~5个村级养老服务站。(晨报记者方佳伟)

  • 上一篇:合肥:南淝河干流将“洗澡”清淤
  • 下一篇:合肥循环园举办迎春象棋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