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据合肥晚报报道,说到养生,时下对于大多数想要减肥的小伙伴来说,每餐吃七八分饱基本上是人生目标;总是被无数人规劝过:管住嘴!吃七分饱就行了。可是究竟什么是七分饱,我们是怎么感到饱的,又如何区分自己是不是七分饱呢?
“七分饱”是一种什么感觉
每天我们都要说不止一次“吃饱了”,但吃饱了到底有没有标准呢?有人说,吃饭要20分钟后,神经才能传导到大脑的饱食中枢让人感到饱。“其实并不是神经传导有这么慢,而是食物进入胃以后,消化排空到小肠,再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进入血液,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后,才会有饱腹感。这一过程需要5-20分钟。”采访中,安医大一附院消化内科医生说道,“而另外一种饱腹感来自于机械压迫传导,当胃底的迷走神经感受到胃部肌层的张力变大后,也会向中枢传递饱腹信号。也就是说,食物中要有营养的碳水化合物,食物要体积大重量大能‘撑胃’,就能传递饱腹感。”
那么,多饱才是七分饱呢?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在饥饿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加快进食的速度,恨不得把所有食物都塞进肚子里。但是当吃到七分饱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进食速度明显变慢了。有些人日常的习惯是吃到撑为止,这样对于健康其实是很不利的。吃到七分饱就是你对于食物的热情度已经下降了,这个时候感觉原来很好吃的食物变得没有那么好吃的。稍微转移下注意力就可以很快地停止进食了。
如果说硬要给“七分饱”定个“标准”的话,那就是,吃饭时感觉肚子有点饱了,这时候如果把食物撤走,也不会觉得遗憾。最重要的是,餐后3小时起会渐渐开始感到饿,到4-5个小时后就会饿得受不了想吃下一餐。如果下一餐前不饿,那就说明上一餐吃多了。
“七分饱”会带来哪些好处
那么,“七分饱”到底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好处呢?
采访中,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其实,“七分饱”的好处还是很多的。首先,它能控制体重。每顿饭只吃七分饱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控制体重,在七分饱的时候,身体已经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了。这个时候再继续进食的话,就会导致摄入的营养过多。长期这样下去的话,你不胖谁胖呢。其次,它能保护大脑。我们在吃完饭后,身体内的血液都会集中在胃肠道帮助消化。如果你长期都吃得很饱的话,会导致大脑内缺氧的时间加长许多,长此下去大脑会出现早衰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心血管病变。最好每次吃饭不要吃得太饱,保持有七分饱就可以了。第三,它能避免萎靡。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在吃撑了之后感觉整个人都昏昏欲睡。这是因为吃太饱之后,体内的血液都聚中在胃肠道帮助消化。大脑就处于缺氧的状态,整个人会感觉到非常的萎靡不振。对于那些吃完饭就需要上班学习的人而言,是非常不好的,学习和工作效率都会大大降低。最后,它能避免肠胃疾病。我们体内的胃粘膜上皮细胞比较短,每隔两三天就需要进行修复。如果你每天都吃得很饱,上顿的还没有消化完,下一顿的就又来了。胃部长期都处于饱胀的状态下,这样一来胃黏膜的自我修复就无法进行,破坏掉胃粘膜的健康屏障,是很容易引起胃肠疾病的发生。而吃饭只吃七分饱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常年和减肥奋斗的人群,最好限制一下进食量,做到七分饱比较好,但‘七分饱’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比如说身体虚弱的病人、过瘦的人、生长发育期未成年人、咀嚼能力变差的老年人,最好不要在已有食量上再减少了,以免影响健康。”医生这样说道。
如何做到“七分饱”?
“七分饱”的确有益健康,但时下的情况常常是,作为想减肥的馋猫,看到好吃的哪还知道饱饿?必须得是“习惯性地还想多吃”,根本做不到七分饱就停止。那要怎么办呢?专家也给了几个建议。
一是,饭前先喝汤。汤的体积大能改变胃张力,“撑胃”饱腹通路开始运行了。只要不是胃酸分泌不足、消化不良的人,都可以饭前喝汤。这个汤最好是清淡无油的,比如面汤、鸡蛋汤、去油鸡汤,无糖豆浆和牛奶也可以。但是饭前喝水不可取,因为水排空太快了,在胃里撑不了多久。二是,吃少量碳水食品。扒点饭、吃几筷子面条、咬半个馒头,别吃多,嚼碎一点,让这些碳水中的葡萄糖快速被身体吸收,“营养”饱腹通路开始运行了。三是,慢悠悠地吃菜。等待神经传导和吸收的这段时间,慢悠悠地吃一些低热量、体积又大的蔬菜比较好,这样可以让胃尽量早点“撑满”。四是,吃点蛋白质。肉、水产中的蛋白质、脂肪比重大、排空慢,能长时间“撑胃”,并且分解吸收也需要时间。这些饱腹感足够坚持到下一餐了。
除了以上几点,医生还给出了几点“考验意志”的建议。一是远离食物。这一点最重要。这时其实饱腹感已经到来,营养热量的摄入也足够了。但馋猫的惯性是不求吃饱,但求吃撑。赶快把食物撤走,或者离开餐桌。把自己和食物进行“物理隔离”,眼不见心不烦,就不会继续吃了。二是用饭盒吃饭。这个技能也属于“绝杀”。每顿定量用一个稍小一点的饭盒装饭吃,想吃多也没有了。是最容易做到的控制食量的方法。
(汤雅歆筱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