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据合肥晚报报道,“因为是夫妻,所以无论贫穷与富裕,无论患难与幸运,心,永远都会在一起。”看着身边瘫痪在床的丈夫,包河区义城街道董城村的沈群红感慨良久。
她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苦难的家庭在手足无措时找到了依靠和支柱,是民生工程的好保障,让人们在一筹莫展时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幸福的起点,家里充满了欢笑
沈群红出生于1975年5月,是包河区义城街道董城村的一名普通群众。1997年与丈夫王军相识相知,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也让沈群红来到了这个幸福的大家庭,一大家人都很喜欢她的到来。
刚开始的时候,二人与婆婆住在一起,每天起来,沈群红都与婆婆一起做早餐给家人吃,吃过饭就和婆婆一起收拾餐具,然后一起到田地给丈夫送水,一起耕田。每一季的收成都让这一家人脸上笑容满满,辛苦也是值得的。
婚后没两年,大女儿出生,让家里充满了欢笑。因为娘家住得有些远,坐月子的时候来照顾沈群红有些不方便,婆婆就细心照顾她,如同对待亲生女儿一样,无微不至。从始至终,婆婆没有半句的怨言。对婆婆的感恩之情,沈群红都记在心里。不久,幸福接踵而至,小儿子出生了。就这样,沈群红辛勤地照顾一双儿女,照顾着一家老小,默默付出。
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原本的美好
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沈群红曾在村委的支持下,承包了几亩农田,养殖鱼虾。回忆起当时的景象,沈群红面露微笑,“那时的日子虽辛苦,但是看着日有起色的养殖,对生活充满奔头和信心。”
原本以为这一切只是幸福的开始,然而,好景不长,2014年,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打破了这一切。车祸导致丈夫王军脑部严重受伤,在医院进行了开颅手术。由于肇事方没有购买车险,且无赔偿能力,治疗所需的巨额费用只能倾尽王家所有。
后来,沈群红和婆婆不惜大量举借外债维持王军的治疗,义无反顾地挽救他的生命。无奈,王军术后持续昏迷,一直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医院甚至几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沈群红和婆婆抱着一丝希望,顶着巨大压力为王军的治疗费四处奔波。也许冥冥之中家人的不抛弃不放弃激起了王军的求生欲,最终把王军从鬼门关夺了回来,医生也惊叹“这是一个奇迹”。2015年,王军出院回家。
倾尽心力,守护好丈夫守护好家
命虽然保住了,但是后续的治疗费却让早已倾尽所有的家庭一筹莫展。“一双儿女还在上学,看着年迈的婆婆为了唯一的儿子操碎了心,重生的喜悦很快被现实的无助冲淡。”沈群红说道。
阴霾就这样笼罩着整个家庭。令人欣喜的是,出院结算时,沈群红发现,每年坚持购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起到了作用,数十万的治疗费用医院直接返还了将近大半,这对早已风雨飘摇的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更让她暖心的是,当村委得知家里的变故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慰问,一直关注着王军病情的发展。出院后,村委会还安排专人帮助他们整理相关材料,以最快的时间申请城乡医疗救助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最后,医疗费用仅花了几万元。现在,每个月还能领到一份低保金,让维持治疗有了支持,也让我们的家庭基本生活有了保障。”面对记者,沈群红感动不已。
如今,沈群红每天和婆婆照料无法下床的丈夫,定时翻身擦身、换洗尿布,把他打理干净。每天,她还会把丈夫从床上背到轮椅上,推着他房前屋后看一看、聊一聊,散完心,再把他背回床上。这,已成为两口子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光。
“因为是夫妻,心永远都会在一起”
我们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更惊叹平凡生活中因爱而创造的奇迹。
“因为是夫妻,所以无论贫穷与富裕,无论患难与幸运,心,永远都会在一起。”想想这些年的坚持,看着丈夫正在慢慢康复中,沈群红说,自己在家里照顾婆婆和两个上学的孩子时,都会觉得心里有一种满足感。
好消息在于,了解到沈群红家庭的特殊情况后,学校给两个孩子免除了一些学杂费。这让孩子对学习、对未来也是充满了希望,让他们有了改变命运的勇气。
沈群红常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苦难的家庭在手足无措时找到了依靠和支柱,是民生工程的好保障,让人们在一筹莫展时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沈群红做的这些,全家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婆婆对儿媳也是赞不绝口。她无微不至照顾病患丈夫的先进事迹已在社区广为流传。他们的故事所承载的“德”性光辉时刻照耀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向我们诠释着爱与担当的真谛。
(赵玲玲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