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城乡建设局发布《合肥市2019年装配式建筑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提出今年全市装配式建筑规模力争达到80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
七大区域重点推进
根据《工作要点》,装配式建筑工作将分区域、分层次推进。
其中,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滨湖新区)、瑶海区、合肥经开区、合肥高新区、新站高新区中心城区是重点推进区域,2019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不低于50万平方米。
安徽巢湖经开区和巢湖市中心城区,庐江县庐城镇、汤池镇中心城区,肥东县店埠镇、撮镇镇中心城区,肥西县上派镇、三河镇中心城区,长丰县水家湖镇、北城中心城区将积极推进,2019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不低于10万平方米。
此外,我市还将积极引导各类园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示范区及农村住房连片改造建设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
为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工作要点》还明确:重点推进区域的各类房屋建筑项目、积极推进区域的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为主的各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项目以及新建10万平方米及以上房地产开发项目(钢结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均应在土地出让公告中明确使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并将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装配率指标(不低于50%)、应用BIM技术、全装修、绿色建筑等内容列入土地出让条件中。
大力培养骨干企业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产业规模。
《工作要点》提出,进一步发挥现有国家级、省级产业基地的示范影响作用,新创2到3家国家级或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年预制混凝土部品部件产能力争达到300万立方米,钢构件产能力争达到200万吨,为我市建筑产业化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打牢基础。
骨干企业的培养是重点。我市将以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等21家特级资质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龙头骨干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为重点,培育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装配式建筑设计、科研骨干企业;以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海龙建筑工业有限公司、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等为重点,培育一批集设计、施工、生产能力于一身的综合性一体化建筑产业化企业;以志邦厨柜股份有限公司、金阳(安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建工装饰有限公司、安徽富煌门窗公司、安徽新视野门窗幕墙工程有限公司等为重点,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配套服务产业链骨干企业。实现重点培育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15~20家,年产值600亿~800亿元;培育设计、科研、工程咨询(监理)、生产、专业承包、检测及其他关联配套专业骨干企业15~20家,年产值50亿~80亿元,使我市装配式建筑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创新拓展应用领域
目前,装配式建筑主要用于住房建设。下一步,其应用范围将向医院、学校等领域拓展。
《工作要点》提出,在全面推进房建项目应用装配式建造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在学校、医院、商业、办公等公共建筑以及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中应用,不断拓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装配一体式智能家具、集成橱柜、集成卫浴的应用,大力推广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在农村住房、美丽乡村及低层房屋建筑中的应用。
推动应用,抓好技术是关键。我市将进一步细化BIM技术不同应用阶段的应用范围、深度等要求,明确实施标准;充分利用我市铝合金模板生产基地优势,探索铝合金模板加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的新模式。
推动应用,做好监管是保障。我市将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实施信用评价管理、目录动态管理、约谈预警和差别化管理,提升装配式建筑构件企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建立部品部件首件验收制度,所有承重构件全部采用“电子标签”(RFID)标识,实现生产、运输、安装、维护全过程质量可追溯,确保工程结构质量。(记者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