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安徽桐城:“殡改”5年来 山清气象新

时间:2019-04-04

中安在线讯 据人民网消息,从山火经常有,到5年零事故;从有人负债返贫,到基本零花费;从偷摸抬棺上山,到全部火葬入公墓……这是安徽桐城殡葬改革5年来的转变。有人说,“殡改”是一件大难事,难在它是一项触及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思想道德等多层面的深刻变革。对此,桐城是如何赶考答题的?清明节之际,人民网记者走进桐城探访其殡葬改革的背后。

八台山公墓目前建成一期和二期共9000多穴位

“没有殡葬改革,这片山林没有烧光也要被砍光”

“大火扑面过来,高温裹着浓烟,十米外就睁不开眼,根本没法救。一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回想起2013年冬至期间的那场山林大火,桐城市范岗镇高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桐林仍然心有余悸。

相隔不久,那年的除夕夜,又是山林大火,让周桐林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才回家吃年夜饭。谁知道,刚把碗端起来,电话再次铃声大作,又一起山火。老周赶忙丢下碗筷,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召集村民救火,一直忙到12点,才把火势控制住。

这样的情形,对周桐林来说,已见怪不怪。久而久之,他还积累了丰富的救火经验,“消防车上不去,水引不过去,最好的一招是以火点为中心,在10几米开外,清除杂草灌木,开出一条宽4-5米的隔离圈,阻挡火势蔓延。”

“周边的这几座山,之前经常都被烧得光秃秃。”周桐林痛心又无奈,“咋回事?还不就是祭扫惹的祸。”按照当地习俗,每年清明、冬至、春节,都要祭奠先人,烧纸钱。而墓地都在山上,所以山火无法杜绝。

上山土葬带来的问题还不止山火,“以往家里穷,坟头堆个土堆就行了,现在还要砌上水泥,一铺开占地几十平方米。炫耀攀比下,一家比一家大,墓碑越来越高,还有了‘活人墓’,青山望过去白花花的。”吕亭镇双龙村村民汪国成说,如果没有殡葬改革,这片山林没有烧光也要被砍光。

桐城当地还有“厝棺”的习俗,即死者入棺后,家人把棺材停放在自留地或山上待葬,一般3到5年,最长7年后再下葬。尸体腐烂后带来的异味、病菌污染给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风险。

“这些危害,老百姓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想改变,只是碍于传统习俗观念作怪。”周桐林说,2014年推行的殡葬改革,为改变这些陋习提供了契机。“我认为殡葬改革之所以能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项得民心、惠民生的工程。”

草坪葬生态安葬区

“殡葬改革是一次对政府执政能力的综合考验”

殡葬改革是覆盖“殓、殡、葬、祭”各环节的全面改革,“低碳、绿色、文明、节俭”是改革的最终落脚点。

换句话说,“对于不低碳、不绿色、不文明、不节俭的殡葬行为,都要改。”安徽省殡葬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亚平说,“任何改革都是硬碰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一往直前的勇气,尤其是殡葬改革这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综合考验。”

2014年6月1日,伴随着“殡改”走马上任的桐城市殡葬管理所所长桂斌对记者说,“改革之初,作为一线的员工,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一开始很多人对火葬不理解不接受,把我们当成出气筒,而殡仪馆往往成为丧属情绪的发泄点。”

为了改革大局,殡葬所专门设立了“委屈奖”,要求员工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周桐林作为村干部,是这次改革的亲身经历者,他和其他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反对声音最大的是老年人,老年人思想难以转变,我们就和他们的子女沟通,年轻人还是能理解和接受的。”周桐林除了和他们讲大道理,要节地生态,保护好绿水青山;更主要的是和他们算算民生账。

按照过去的习俗,老人去世后,摆三天流水席,“厝棺”3年或5年后,再摆一次酒席,除了这些花费,还有买墓地、各种丧事费用等,没有五六万不行,有的人家为此负债返贫。而改革后呢,火葬后入公墓全程基本零花费,很大程度地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桐城市实施各项殡葬惠民政策:免除遗体接送、3天内遗体冷藏、普通炉遗体火化、1年内骨灰寄存四项基本费用。城镇“三无”户、农村五保户、特困对象等重点救助对象去世后,在免除殡葬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费用的基础上,免费提供价值300元的普通骨灰盒。

一方面,桐城“殡改”,对自觉遵守殡葬改革政策、自愿火化并入葬公墓的,每年由财政拨付1400万元,政府全额埋单;另一方面,对于违规土葬的,一律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一名党员干部曾趁着夜色,给骨灰盒来个“狸猫换太子”,偷摸抬棺上山,被举报后给予党纪处分和行政处罚;还有人在亲人去世后,明知故犯,实施土葬,被村民举报,最终还是火葬入了公墓,一个个案例彰显了桐城“殡改”的决心,给当地百姓震动很大。

“殡改的关键在于配套设施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要跟上”

“殡葬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能一堵了之,重在疏导,不让乱葬,那就要提供好葬的地方。改革的关键在于配套设施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要跟上,通过殡葬服务质量的提升,来增强社会认可度、政府公信力,提升行业形象。”张亚平说。

改革启动之初,桐城市统一规划建设11个公墓,其中一个市级公墓198亩,其余每个乡镇建有一个公墓,各占地50亩,公益性公墓主要以荒山瘠地为主,按照节约土地的原则选址建设。统一采用卧式碑,墓穴占地面积单穴不超过0.5平方米,双穴不超过0.8平方米。墓区绿化面积约75%。公墓建设以来,截至目前桐城市财政已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

“现在村里有人去世,只要打个电话,村干部就会全程跟踪服务,陪同丧户亲属办理殡葬所、公墓等相关手续直至入葬。同时签订责任状,坚持每天人员死亡零报告制度,确保一例不漏,服务执行到位。”吕亭镇民政办主任夏纯静介绍。

桐城市殡葬管理所对公墓全区域统一定价,实行分批放号、摸号入葬的选墓方式,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公平配置。在加强行风建设上,坚持“一包烟、一瓶酒”下岗制,明确要求每名职工不得以任何借口向丧户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从今年初以来,一共处罚违纪职工6人,辞退4人。

殡葬所选址上也充分体现便民利民的特点,不仅在功能布局上规范合理,还运用风险管控平台开展殡仪信息化建设,装设空气净化系统实现馆内清洁环保,有效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必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以维护群众殡葬权益为宗旨,以推动殡葬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殡葬服务水平为抓手,以完善殡葬管理体制为保障,不断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桐城市殡葬事业持续科学发展。”桐城市民政局长李都旺表示。

“践行绿色殡葬、文明祭祀,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刚开始是有些不能理解,现在大家都已经能够完全接受,因为确实减轻了很大的经济负担。”2018年12月,汪国成的母亲去世后,第二天一早殡葬所的车子就免费运去火化,当天就入葬到吕亭镇龙鹤陵园公墓,前后只花了120元骨灰盒安葬费。

这次清明节到了,汪国成兄弟姐妹们一起早早地来到公墓,买了几束花放在母亲墓碑前,未带明火上山。

“现在桐城基本实现了殡葬改革全覆盖,山上再没有发生过火灾事故。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倡导绿色殡葬、践行文明祭祀,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李都旺说。

桐城“文明祭扫”签名行动

3月31日,一系列倡导“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的移风易俗活动在桐城市八台山公墓拉开序幕,活动现场开展了“塑料花换鲜花”和“文明祭扫”签名行动。志愿者们向前来祭扫的群众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引导群众主动将自带的塑料花、纸钱和鞭炮兑换成鲜花,现场共免费兑换鲜花3000枝,发放文明祭扫倡仪书1000份。

生态绿色殡葬也在桐城市大力推行下悄然兴起。八台山公墓等墓区设有花葬、树葬、草坪葬、江葬纪念区等节地生态安葬区域, 2017年该公墓为6位江葬者设立纪念碑,目前共举办了2届节地生态安葬仪式,让36位逝者回归自然,以此倡导文明绿色的安葬方式,树立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理念。

“今年我们村里准备流转几亩地种上鲜花。”因为八台山公墓就坐落在高黄村,村主任周桐林的想法马上得到了村民的响应,“文明祭扫了,明年清明节,鲜花怕是会供不应求。”

【专题】网络中国节・清明

  • 上一篇:钱跃龙:“援藏是一名医者的光荣”
  • 下一篇:合肥地铁5号线南段车站全部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