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敲起来、秧歌唱起来、秧苗栽起来……5月18日上午,在天长市永丰镇,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秧门”农俗文化节活动热闹上演,四里八乡的群众撸起袖子、挽起裤脚,以手工耕作的方式,体验传统农俗文化。
农历四月,江淮广大地区开始了育秧、插秧的传统农事,“开秧门”这一农俗正是形成于此。今年已是天长市连续第三年举办“开秧门”农俗文化节。
一大早,在永丰镇文化广场附近的一片水田边挤满了群众,横跨农田的彩带将整块田分出了一个个赛道,田边彩旗飘扬。伴随着震天响的锣鼓声,来自天长市15个镇(街道)的农民歌手率先开始了原生态秧歌对唱大比拼,浓浓的乡土味听得观众如痴如醉,笑声、掌声不断。
“开秧门喽! ”随着主持人的一声吆喝,参加插秧比赛的选手纷纷挑着秧苗出场,紧接着下田抛秧,一把把秧苗均匀地飘落在赛道的各个位置。插秧比赛开始了!15组选手,每组两个人,一个负责插秧,一个负责分秧、递秧、抛秧。只见选手们配合默契,分插迅捷,动作麻利,边栽边退,观众在田埂上不停地为选手们加油鼓劲。第一个完成比赛任务的永丰镇农民汪君红对记者说:“现在栽秧大多数都是机械化了,但传统的手插秧技艺咱农民可不能丢了,通过亲身劳作,更能体会到什么叫‘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
这边手插秧比赛刚结束,那边机械插秧比赛又开始了。十余名选手推着轻型自走式插秧机,载满毯式秧苗,不一会就在田里走了一个来回,秧苗均匀布满田间,令围观的群众拍手叫好。 “机械化插秧一亩地20多分钟就插好了,我一天起码要栽20亩地。机械化种田让咱们农民省时、省力、省心哦!”永丰镇宏大村农民董福成告诉记者。
“举办开秧门农俗文化节,主要是发掘传承农耕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内涵。 ”永丰镇镇长赵成刚向记者介绍,镇里准备把这一传统习俗打造成省级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记者 罗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