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讯 未来的汽车长什么样?自动驾驶的汽车解放人的双手后真的足够安全吗?
近日,合肥市经信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和包河区人民政府制定了《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以指导和规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该细则为合肥市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再添助力。
测试主体多样,测试区域尚未公布
为了加快推动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及应用,控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风险。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和包河区人民政府共同成立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联席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联席工作小组”),负责管理和审核测试主体提出的测试申请,组织开展测试车辆、测试区、测试要求等相关评估论证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细则》中规定的测试主体涵义丰富,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申请、实际开展测试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其他法人组织。而目前,合肥市拥有江淮汽车、安凯客车、合肥长安等一批整车企业,四维图新、商汤科技、智信汽车、北科天绘等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重点企业,以及合工大、中科院、中科大等科研院校和机构。
此外,《细则》中明确规定,测试车辆是指申请用于测试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和特种(专用)车辆。
那么,一旦测试主体申请测试的车辆通过初审,测试区域的划定范围在哪?
根据《细则》,测试区域分为封闭测试区和开放道路测试区。联席工作小组认可的封闭测试区由联席工作小组研究确定;如果测试主体申请开放道路测试,则需提前向联席工作小组获取相关测试区名单。开放道路测试区内不禁止社会车辆、行人、牲畜穿行,测试区起始点、路口及车辆进出口等关键点位必须设置明显的测试提示交通标志。
未来,联席工作小组会在合肥市行政区域范围内选择若干典型道路和测试应用场景,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适时向社会公布。
“自动驾驶测试”字样提示,测试时间不超过18个月
未来,这些面临测试的智能网联汽车也将拥有“身份证”。联席工作小组会对审核通过的测试车辆逐一出具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通知书,获得测试通知书是测试车辆取得临时行驶车号牌的必要条件,只有拥有了临时行驶车号牌,测试车辆才具备了“自动驾驶车辆”的合法身份。
必须要注意的是,即便获得了临时行驶车号牌,但测试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仍有诸多限制。比如,测试过程中,除测试通知书载明的测试路段外,不得使用自动驾驶模式行驶;测试车辆从停放点到测试路段的转场,须使用人工操作模式行驶;测试车辆不得搭载与测试无关的人员或货物。
此外,测试车辆的车身应以醒目的颜色标示“自动驾驶测试”字样,提醒周边车辆注意。测试车辆的测试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8个月。
测试通知书和临时行驶车号牌的审核和发放程序严格,且这种发放行为是可“撤回”的。如果测试活动被认为具有重大安全风险或者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或者测试车辆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测试通知书均会被撤销。撤销测试通知书的同时,一并收回临时行驶车号牌。
各地纷纷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规范,合肥赶上这班“车”
智能网联汽车是什么?未来真的可以替代人工操作吗?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未来可扩展融合现代智能信息交换、共享技术,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合肥市此次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规范,事实上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根据去年4月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以及去年11月发布的《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两则通知,在此基础上加快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培育。
在此之前,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济南等城市已经纷纷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规范,上汽集团和蔚来汽车等汽车制造企业甚至于去年3月就已拿到测试牌照。
其他城市也纷纷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就在近期,湖北初步建成智能网联汽车5G高精定位系统,该系统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能解决在哪里(初始位置)和要去哪里(目标位置)的问题。成都市则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同时在城市封闭区域开辟1-2条智能网联汽车示范线路,随后在城市开放区域开辟5条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示范线路。
此次《细则》的试行,为合肥市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在安全测试的基础上,智能网联汽车的全面应用或可期待。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见习记者 赵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