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工业转型升级看海螺。海螺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从1978年的原宁国水泥厂,到成为首批跻身世界500强的安徽企业,努力实现水泥产值全球第一、新型材料产值全球第一、与水泥相关的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业产值全国第一,完成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一强三冠”目标,海螺集团如何走出一条高速成长之路?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芜湖市的海螺集团一探究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效益和环保“一个不能少”
――绿色理念和技术底蕴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7月25日,在海螺集团新材料公司的车间展示区,记者看到几块板材漂浮在一个鱼缸内,鱼儿游得正欢。“看,这是我们最受欢迎的高分子板材。”公司总经理顾成兵捞起一块板材,“这种材料零甲醛释放,防水防蛀,长期泡在鱼缸里,板材不受影响,金鱼也没事儿。 ”
海螺集团控股经营“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两家上市公司。新材料公司,就是海螺型材的一家下属公司。
“近年来,我们一方面对门窗型材不断升级,另一方面全力打造绿色建材,比如建筑模板、生态地板等。目前,产品已从工装领域拓宽到家装领域,去年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上涨30%。 ”顾成兵说。
除了控股经营两家上市公司,海螺集团还拥有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下辖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这所1997年建成的设计研究院,为海螺集团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尤为重要。产品升级的背后,是技术攻关的支撑。我们的工作是进行一些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包括节能降耗、水泥改性等。目前,设计研究院已经有145个产品标准实验方法取得了国际通用的CNAS认证,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更多支持。”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徐文祥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螺集团将绿色理念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在芜湖市白马山水泥厂,两个巨大的银色球体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这是世界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项目,去年10月刚刚建成。项目设计产能为每年5万吨,可同时生产工业级、食品级二氧化碳。”白马山水泥厂副厂长黄传学告诉记者,今后,这一示范项目还将深度参与碳减排,进行二氧化碳转化应用开发,对推进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有着深远的示范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螺集团积极推进各产业一体化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战略布局。 2018年,海螺集团顺利并购重组安徽国贸集团,经营范围一举拓展到进出口贸易及供应链建设、房地产及建筑施工、类金融等领域。当年,海螺集团总资产达19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85亿元,利润398.4亿元,并连续3年实现利润百亿级增长。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大型装备出口、设备成套、工程总包等业务输出,“走出去”做强国企树标杆
布局缅甸是海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2014年,缅甸海螺公司接管缅甸皎施水泥厂,积极实施技改,扩建了一条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生产线投产之后,原本抱有怀疑态度的缅甸员工大为叹服:当别的水泥厂浓烟弥漫的时候,这里却是一派空气清新气象。
海螺水泥海外发展部部长李鑫,曾担任海螺水泥缅甸区域主任。说起在缅甸的投资发展,他不无感慨:“缅甸海螺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后,缅甸工业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后续建设水泥厂一律按照海螺标准。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推动了当地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 ”
“十三五”以来,海螺集团确立了两条发展主线:产业升级和海外发展。 “在国外做项目比较难,有大量事情需要企业去协调。但是,再难也要迎难而上,走出国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建超说。
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海螺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到境外投资建设大型水泥等项目,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大型装备出口、设备成套、工程总包等业务的输出。
截至2018年底,海螺集团已经在印尼、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俄罗斯等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拥有38家公司、41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100亿元。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熟料产能达3270万吨,水泥产能4075万吨,型材产能4万吨,塑钢和铝门窗各30万平方米。据介绍,目前海螺集团仍在东南亚持续加密布局。
海螺集团并购重组的国贸集团,将实体经营与网络营销相结合,不断拓宽境外业务。 2018年,国贸集团进出口总额44.5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达10.09亿美元。
除了业绩,海螺集团更看重的是“走出去”的标杆作用。经过多年探索积累,海螺集团已形成了从设计、试验,到生产调试运行、装备研发成套、物流贸易运输的水泥制造产业链,具备建设和运营世界上最先进水泥工厂的领先优势。截至目前,海螺的产品和技术装备已经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项目建到哪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到哪里
――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共谋发展共享成果
“企业发展,离不开广大员工的努力。企业进了‘世界500强’,我们要思考,它能给员工带来什么。要让企业受益的过程,成为员工受益过程。 ”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登榜说。
紧密联系群众、凝聚人心,“党建”是个好抓手。在海螺新材料公司,党总支的生产支部就建在车间里。枣红色的长桌和条凳,桌上摆放着几盆绿植,四周由展板围起,营造出一方天地。 “桌子和条凳都是我们自己做的,用的也是公司生产的板材。”新材料公司党群部副主任戴 飞自豪地说。 “在生产支部,党建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支部成员经常在一起讨论生产工艺、技术研发、产销保供等话题。 ”
抓党建,要建好阵地。海螺集团基层党组织积极搭建平台,打造特色党建品牌。 “项目建设到哪里,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党委,先后成立了相山骨料项目现场先锋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技术优化设计攻关组等12个品牌项目党员小组,制订工作开展方案,以制度化形式把品牌创建工作目标、节点把控、跟踪反馈、责任落实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项目开展效率和质量。
抓党建,要服务职工。只有这样,党组织的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党的领导力、号召力才能不断增强。“过去,我们的职工宿舍地面是水泥地,屋里没有桌子,也没有电脑。今年以来,我们开始推进职工宿舍标准化建设,给宿舍铺上生态地板,配上必要设施,让员工能更好地学习、生活。 ”高登榜说。
截至2018年底,海螺集团总资产达1920亿元,较前身宁国水泥厂建厂之初的4.6亿元,增长近417倍。企业的快速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是海螺集团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巨大成果。同时,也得益于海螺集团坚持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只有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的热情,才能汇集起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记者 田婷)
【专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