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芜湖市西河老街

时间:2019-08-14

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遗存丰富,文化遗产厚重。近年来,安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走进安徽,徜徉在城市与乡村的深处,会经常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和积淀,尤其那一座座古镇、一条条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艺、老物件,无不承载着悠悠的历史记忆,诉说着无数的动人故事。

本期,我们带您走进芜湖市芜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南,处于宣城市宣州区、芜湖市南陵县、芜湖县三地交界处,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来商业发达。明隆庆年间,因水路交通便利,往来船只常在此歇宿,粮商在此设点收粮,竹、木、茶、炭在这里中转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渐多,集镇初显繁荣。清咸丰以前,西河已成为皖南名镇。

西河处于宣城市宣州区、芜湖市南陵县、芜湖县三地交界处,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摄手记:

西河老街历史悠久,打铁铺、中药铺、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们的记忆拉到了过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帘的一睹墙,上面写着几个字,很低调的感觉。晚上,街巷里的女士们借着路灯在石板上跳广场舞。一段慢时光开始了短暂的沸腾,很快又恢复了宁静。

次日,一场冷雨浇湿了老街。上亭台,豁然开朗。

63岁的铁匠李德伦挥锤打铁,火星四溅,天那么凉,他还穿一件短袖。“我什么都会打,就怕你说不出它的样子。”被街坊邻居称为“小镇明星”的李德伦12岁开始随父亲打铁,精湛的手艺很快被十里八乡的人们认可,“来给我拍照的人不计其数。”李德伦拔了一口烟,又继续干活。

“城里人经常到这里体验生活,来了就不想走,我们这里是一块宝地。”老街38号,69岁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后菜地里生炉子。陶熔说,西河古朴优雅,哪怕出了远门还想着这个小地方。他的邻居,73岁的潘森林随儿子在城里住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家具都是我亲自打的。你看,那辆自行车我骑了30多年,现在还没有坏。”潘森林说他只愿一直陪着西河的老房子。

55岁的木琴师傅翟光宝告诉我,他的爷爷当初从泾县坐木筏子到芜湖周边做生意,每次出门后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现在出门就是汽车,农村处处都是水泥路,为何有些人还说自己苦。”翟光宝点赞新时代,他说,祖上的手艺是精神支柱,永远也不会丢下。

拍着拍着,我竟然不知时间已近中午了。居民凤师傅热情相邀:“小伙子,到我家吃饭吧,没关系的。”本来还没感到饿,他这样友善,我那饥饿感突然就翻滚而来。

再访西河已是两年后的国庆小长假了。

在西河拍照,6个小时后才感到疲惫,吃了30个馄饨才觉得只填充肚子一个拐角。在镜头前,那些看似司空见惯的场景,每次都会给你惊喜。再访故地,在街巷又遇见了铁匠李德伦,他突然叫住我:“我记得你,你是个好人。你给我邮来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伦自豪说,老街改造时他的新铁铺也闪亮登场了,而其老手艺还被授予“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碰到凤师傅时,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饭吧,我们喝点酒。”他遗憾地告诉我,上次我拍摄的老兵宋国祥已离世。我走到宋国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门已紧闭。

拍照至夕阳西下,谁知错过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转车去湾址,再拼车回芜湖城区。

如今,修缮后的老街人气越来越旺。国庆节当天,我看到老街里面一间民宿起价近五百,大厅里等吃饭的人还在排队。

西河老街越来越年轻了。(徽镜映像工作室记者 陈群)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上一篇:安徽淮北:万亩葡萄园 串起致富路
  • 下一篇:茨淮新河灌区全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