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安徽省环境质量半年报出炉

时间:2019-08-14

中安在线讯 据市场星报消息 记者8月7日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19年上半年环境质量半年报新鲜出炉,涉及空气、降水、地表水等多方面。上半年,全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9.2%。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7%。

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9.2%

据了解,2019年上半年,16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52.2%(亳州)~97.2%(黄山)之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9.2%,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污染天数比例分别为23.1%、5.6%、2.1%和0.1%。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O3次之。与上年同期相比,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下降2.2个百分点。

按照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指数评价,上半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3位城市是淮北、淮南和蚌埠;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3 位城市是黄山、宣城和六安。

从主要污染物状况来看,PM2.5平均浓度在26(黄山)~62微克/立方米(淮北)之间,平均为5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9%。PM10平均浓度在41(黄山)~102微克/立方米(淮南)之间,平均为78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1%。

马鞍山、铜陵等5城市出现酸雨

降水方面,上半年,全省酸雨频率为16.5%,酸控区为26.5%。马鞍山、滁州、铜陵、安庆和黄山市出现酸雨,酸雨频率范围为4.5%(马鞍山)~81.3%(黄山)。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酸雨的城市个数持平。全省和酸控区酸雨频率分别上升10.5和15.3个百分点。马鞍山、铜陵、滁州、安庆和黄山5 个城市酸雨频率有所上升;其他11个城市均未出现酸雨。

从降水pH值来看,2019年上半年,全省pH均值为5.66,酸控区为5.53。安庆和黄山pH均值小于5.6。

与上年同期相比,全省和酸控区pH均值分别下降0.33和0.22。宿州、蚌埠、淮北、淮南、池州、黄山、马鞍山、铜陵、芜湖、滁州和安庆11个市pH均值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安庆;合肥持平;其他4 个城市pH均值有所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亳州。

巢湖西半湖水质好转为轻度污染

2019年上半年,除3月外,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各月均为轻度污染,3月总体水质为良好。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在65.4%~76.0%之间,劣Ⅴ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在3.4%~5.3%之间。

江河水系方面,上半年,安徽省淮河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安徽省长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安徽省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优。

巢湖水质状况历来备受关注。2019年上半年,巢湖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其中西半湖为轻度污染,3个测点水质均为Ⅳ类;东半湖为轻度污染,5个测点中,4个测点水质均为Ⅳ类,1个测点水质为Ⅲ类。

全湖平均呈轻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同期相比,湖区总体及东半湖水质、水体营养状态均无明显变化,其中,西半湖水质由中度污染好转为轻度污染,营养状态无明显变化。

全省白天比夜间噪音少

饮用水的水质直接关乎大家的健康。2019年上半年,全省16个设区的市3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总量64307.4万吨,达标水量62816.4万吨,水质达标率为97.7%。25个地表饮用水源地取水总量为58654.3万吨,全部达标。14个地下饮用水源地取水总量为5653.1万吨,达标水量4162.1万吨,水质达标率为73.6%。亳州市水源地氟化物出现超标,超标原因为受地质环境影响。

此外,在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方面,上半年,全省城市各类功能区共监测568点次。总体来看,上半年全省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点次达标率高于夜间。(记者 徐越蔷)

  • 上一篇:台风“利奇马”影响安徽 10日前后全省降雨降温
  • 下一篇:合肥雨水渗透利用已建成37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