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晨报讯 80个城市阅读空间已接待读者773万人次;今年安排文化产业专项资金600万;所有城市阅读空间均实现创收……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透露,今后,合肥市将建设全市统一的阅读空间公共服务平台;并在周边楼宇、商场、影院、宾馆、餐厅等场所布点,整合各类基层阅读点。
进展 城市阅读空间已接待读者773万人次
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郑家余介绍,自从2017年以来,两年的时间里,合肥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2亿多元,一共建成开放政府主导的城市阅读空间80个,其中2017年23个,2018年57个,在全国省会城市位居首位,形成了引领优势。
截至7月31日,已投入运营的80个政府主导的城市阅读空间配有各类图书157.3万册,其中公共图书80万册,各运营单位自营图书77.3万册,共接待读者773万人次,外借图书157.6万册次,举办活动6804场。
“城市阅读空间已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郑家余介绍,按计划,今年还将新建30个阅读空间,总数达到110个,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合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00个目标任务。
变化 在书香浸润下,文明素养悄然提高
今年4月中旬,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城市阅读指数排行榜中,合肥位居第八位,在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三位。除了这样的优秀排名,其他实实在在的变化也显而易见。
郑家余表示,城市阅读空间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大街小巷,建在老百姓家门口,以正能量、高品位、强功能成为合肥市重要的主流文化新阵地。除了主流阵地更“强”了,文化设施也“活”了,城市阅读空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注入了活力,通过业态和功能多元增强了引力,作用发挥和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文化活动“热”了,城市阅读空间是一种新型文化综合体,活动丰富多彩,群众参与度高,部分活动甚至“一座难求”。周边群众在书香浸润下,文明素养悄然提高,走进城市阅读空间大声喧哗的少了,低声细语的多了,平时打牌赌博的少了,借书看书的多了。
成效 所有城市阅读空间均实现创收
两年来,合肥市建设城市阅读空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城市阅读空间融合发展,在丰富业态、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培育造血功能。郑家余透露,目前,所有城市阅读空间均实现创收。
其中,新站区黉街悦书房、庐阳区杏花书院、包河区 街悦书房、蜀山区林间书舍等7个城市阅读空间通过销售书籍、文创产品、饮料简餐和举办培训等多种方式,月均营业额3万至5万元,基本达到盈亏平衡点,开始步入良性循环轨道。15个城市阅读空间月均营业额1万~3万元,56个城市阅读空间月均营业额在1万元左右。
奖补 今年安排文化产业专项资金600万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还充分调动了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两年来社会力量共投资1亿多元,改建、新建20多个市场主导的城市阅读空间。
目前,共有8家市场主体运营80家城市阅读空间,分别是皖新传媒运营50家,华博胜讯股份有限公司运营10家,安徽凿壁偷光图书公司运营7家,安徽中冠信息有限公司运营4家,苏州嘉图软件公司运营3家,安徽知本文化传媒公司运营3家,保罗的口袋运营2家,深圳书城投控运营1家,从业人员约430多人。
“这些运营机构既有本地的,又有外地的,既有书店,又有非书店,既有国有的,又有民营的。”郑家余透露,今年,合肥市计划安排文化产业专项资金600万元,对年度管理服务绩效考核良好以上的运营单位实施以奖代补。
不足 项目设计、管理服务等方面需提升
一年多来,城市阅读空间在建设管理服务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项目设计不精。”郑家余分析,少数地区没有充分认识设计的重要性,对城市阅读空间特点研究不深,设计针对性不强,缺乏文化内涵和书香氛围,出不了精品。
“同时,管理服务方面还有待提升。”郑家余表示,少数城市阅读空间存在馆大于店的现象,运营单位自营图书较少,特别是新书种类少、上架慢,图书结构有待优化,部分配书不合周边群众口味。
“另外,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品牌活动不多的问题。”目前,城市阅读空间每月活动800场左右,但是缺乏品位高、影响大的品牌文化活动,整合全国优质资源为市民服务的能力还不强。在宣传手段方面,对新媒体的运用还不够充分。
计划 五级联动集中打造全市性品牌活动
“城市阅读空间在建设上是个小工程,而在运营上却是一篇‘大文章’。”郑家余透露,接下来,合肥市将进一步打造精品,提倡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保证各环节有效衔接、高效运转,努力把今年30个城市阅读空间打造成更加靓丽的精品工程。
针对特定群体、空闲时段,在充分征求周边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策划和举办一批更接地气、更吸引人的文化活动。实行市、县(市)区、街道、社区、运营方五级联动,集中力量打造若干全市性品牌活动,全面提升城市阅读空间使用率和上座率。
建设 全市统一的阅读空间公共服务平台
“我们将积极鼓励和推动运营方引进、开发与城市阅读空间相适应的文创产业。”支持运营方与知名品牌企业合作,丰富文创产品种类。同时,督促街道、社区对辖区城市阅读空间适宜开展的文化活动制定计划、优先安排,并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郑家余介绍,接下来,合肥市还将组织更多阅读团体、阅读推广人走进城市阅读空间;依托合肥市政府打造的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合肥通”,建设全市统一的城市阅读空间公共服务平台。
今后 基层阅读点将由阅读空间整合
“即使110个城市阅读空间建成开放,也不可能辐射到城市的每个角落。”为此,合肥市将积极谋划和推进“细胞工程”,以建成的城市阅读空间为旗舰,在周边楼宇、商场、影院、宾馆、餐厅等场所布点,把服务网络全面铺开,逐步形成“1+100+X”的立体化、全覆盖的阅读服务体系。郑家余介绍,“1”是指在建的合肥市中心图书馆,“100”是指100多个城市阅读空间,“X”是指大量像细胞一样的阅读点。
推进“细胞工程”,合肥市将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存量整合,二是增量拓展。”郑家余介绍,现有的基层各类阅读点大多是独立的,自成一体,书少、书旧、更新慢,现在就要把这些分散的阅读点纳入到“1+100+X”体系,由城市阅读空间进行整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另外,将加快研究制定“细胞工程”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进,打造铺天盖地的阅读点。
晨报记者 方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