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州市以建设儿童共享家园、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为导向,以社区、村居“儿童之家”为平台,积极探索解决儿童安全看护、亲情补偿等问题的新方法,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市1163个村和160个城市社区,均按照“有活动场地、有仪器设备、有文体器材、有宣传阵地、有特色项目”的标准建立了“儿童之家”,并建立软件台账,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打造活动阵地,实现“儿童之家”全覆盖
日前,记者来到灵璧县西关社区“儿童之家”,仿佛进入了五彩缤纷的“儿童乐园”。这里配置了电视机、电脑、图书、活动器械、音乐器材、儿童玩具等设施,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亲子教育、安全教育、艺术指导、关爱帮扶、心理咨询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在泗县花园井社区,整整两层楼都是“儿童之家”活动室,孩子们来这里可以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也可以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儿童之家”建设是省、市“十三五”儿童发展纲要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宿州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均成立了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的“儿童之家”建设工作。
近年来,宿州市妇联等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加大市级财政投入,整合福彩公益金,完善县区资金配套,投入近1.7亿元,用于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全市城乡“儿童之家”全覆盖。
据介绍,“儿童之家”面积一般不少于30平方米,室外配有一定面积的活动场地,配备游戏用品、体育器材、图书、音像播放设备等儿童活动设施,以及饮水、洗漱等满足儿童基本生活的设备。每个“儿童之家”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工作人员和一定数量的兼职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他们都具有儿童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知识,就近组织社区儿童娱乐、游戏,进行生活技能、卫生保健知识指导和心理辅导,并对儿童家长、亲属进行培训。
针对较为贫困的村和社区,宿州市将“儿童之家”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党群活动中心等阵地统筹建设,将儿童服务功能与农家书屋等融合运行,建设以室外活动、室内阅读为主的小型“儿童之家”。
动员社会力量,营造关爱儿童良好氛围
“‘儿童之家’的运行以社区为基础,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多方资源和力量,动员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机构和社会团体、热心人士参与儿童关爱和保护,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营造关爱儿童良好氛围。 ”灵璧县妇联负责人说。
在灵璧县西关街道“儿童之家”,“四点半课堂”是最热闹的地方。许多社会热心人士主动报名担任“四点半课堂”志愿者,轮流陪伴孩子,有效解决了儿童的放学看护问题。在西关街道“儿童之家”书法室,记者看到,志愿者除了手把手教孩子们拿笔技巧,还会讲一些做人的道理。
“‘儿童之家’建起来更要活起来。要让儿童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娱乐环境,让他们有交流、倾诉的对象,有一起学习、玩耍的伙伴,可以受到良好的引导、培训,实现健康成长。 ”灵璧县妇联负责人说。
为提升家长及监护人的教育水平,宿州市各级妇联帮助“儿童之家”开展针对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培训,例如开办“家长学校”和“爷爷奶奶学校”,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日前,灵璧县西关社区“儿童之家”邀请专家为社区60余名家长进行授课。以“家是港湾,爱是退路”为主题,用朴实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以及现场提问、听指令折纸撕纸等互动体验,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从而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氛围。
注重情感关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日前,记者来到泗县朱桥社区“儿童之家”的沙盘室,志愿者刘安结正辅导小朋友玩沙盘。来这里的小朋友大多有交流障碍,刘安结通过陪他们玩沙盘游戏,引导孩子们多开口说话。沙盘室旁是音乐治疗室,有自闭倾向的孩子在音乐的辅助下敞开心扉,和心理咨询志愿者进行互动。
“维权、帮困、情感疏导,是‘儿童之家’的重点工作内容。 ”泗县妇联工作人员戚明玲说,妇联及社区每年对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困境儿童、单亲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健全各类儿童成长档案,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工作外延,丰富关爱内涵。
为了把情感关怀送到儿童心坎上,灵璧县还组建了巾帼志愿服务队,吸纳医生、律师、教师等行业的妇女代表参与,与需要帮扶的儿童结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成为孩子们的“爱心妈妈”和“知心姐姐”。今年端午节,志愿者包好各种口味的粽子送到这些孩子家中,陪他们一道吃粽子、聊天,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灵璧县贫困儿童小李常年和奶奶相依为命,多年来,巾帼志愿者周影一直关心照料他。最初接触孩子时,他十分内向、木讷,周影经常给他送书本、文具和生活用品,没事就陪他到“儿童之家”参加各种活动,让他保持身心健康。现在,小李变得越来越阳光了。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基层儿童工作者队伍建设,培养专职人员,做大做好儿童服务工作,运用‘儿童之家’平台探索建立监测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五位一体’的儿童保护体系,齐心协力为孩子们建设快乐幸福的共享家园。”宿州市妇联负责人说。(记者 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