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一线调研】农业产业化如何“换挡提速”

时间:2019-09-03

今年前7个月加工产值增幅4.7%,同比减了4.2个百分点

当前我省农业加工业增速持续放缓,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意见,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强县(市、区),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强园,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引进一批知名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以进一步提升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水平,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政策的出台无疑是雪中送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安徽稼仙金佳粮集团董事长邱张生表示,前些年行业发展好、增速高,企业家普遍愿意投资做大规模。现在一些产业不景气,大家信心不足,不敢放开手脚干,“新政策含金量高,希望能不折不扣落实,相信会激励大家发展壮大的信心。 ”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种对新政策的厚望是种普遍心态。而厚望背后,是当前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增速放缓,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的现实。

据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处副处长杨亚明介绍,今年以来我省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巩固提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强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半年全省新增联合体31家,总数达1972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5459家,接待游客达1.1亿人次,同比增长12.8%,综合营业收入480亿元,同比增长14.1%。

“从产销看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产值增长4.9%,产销率达97.8%,主要农产品适销对路,产销衔接良好。 ”杨亚明表示。

但加工产值增幅的持续下滑,业已引起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据省农业农村厅数据,今年1到7月份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幅4.7%,比上年同期减少4.2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呈回落态势。相比周边省份,比如河南的约6%、湖北约10%,增速下滑明显。而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5%,增幅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是观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2019年初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为4736家,比去年底减少357家。到今年7月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个数为4828家,仅比年初新增92家。

全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科研投入12.9亿元,远低于河南和山东

努力增强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抢抓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遇

增速为何下滑?

“行业运行状况表现为增速下滑,但实际上反映了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发展方式粗放等根本问题。 ”杨亚明分析。

据近期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处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我省农业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模式粗放,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不主动,人才培养上不够重视等问题。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以初加工为主,普遍存在着产品增值率低、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低的“三低”现象。

“农产品加工产业尚处于拼资源、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存在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 ”杨亚明表示,面对因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遇和新市场,这些企业没有能力去把握,无法赢得新的增长动力和空间。

“以休闲食品为例,收入高了,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体验感,包括口感、健康,甚至产品和包装的观感,都会影响消费选择。这些都需要新的加工技术和现代营销策划作为支撑。 ”邱张生反映。

发展水平低,原因是企业创新能力弱。记者了解到,当前我省企业普遍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导致企业升级扩张速度缓慢,产品、工艺、设备更新滞后,精深加工程度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去年,全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为12.9亿元,远低于河南的75亿元和山东的70亿元。

杨亚明表示,除增速外,与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等比,更要看到我省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行业领军企业较少,品牌影响力低等问题。以河南省为例,其主食产业化和方便食品集群闻名于世,特别是方便食品已占全国市场的40%以上;山东、河南、四川、内蒙等10个畜禽大省的肉类加工总量占到全国的80%,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引领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山东拥有鲁花、金锣等一大批驰名商标。

省村社发展促进会执行秘书长董仁泉表示,随着农产品供求形势的变化,人们对优质、绿色、健康的产品需求迅速放大。这对产品研发、加工水平、市场营销均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恰恰是我省许多企业的短板。 “这种短板在新形势下被放大,行业发展遭遇一定的瓶颈。 ”董仁泉分析。

保障发展要素供给,新增建设用地2%以上供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强大的产业集群和大型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发展重新提速,就必须解决大企业少,产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不足,聚集度不够等问题,打造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杨亚明表示,这正是“五个一批”工程的目标。

记者看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的意见,即是针对以上问题,要求到2022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的县(市、区)10个以上;建设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园区10个以上;打造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15个以上,其中超100亿元的3个以上;引进投资额累计超100亿元的知名加工企业项目20个以上,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培育“皖”字号农产品品牌50个以上。

“简而言之,就是要学习其他省份成功经验,打造强大的产业集群,培育超大型企业,喊响品牌。 ”杨亚明表示。

比如,为推进产业集聚,意见明确要求开展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行动,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强园发展。在品牌建设上,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建立“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的公共品牌管控体系,加快提升“绿色皖农”品牌公信力。再比如,为打造一批全国同行业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将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鼓励其跨地区、跨行业组建产业集团,实施“百亿元企业”培育计划。开展上门招商,引导一批企业航母注册地落户安徽,发展“总部经济”。

“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扶持政策能否实打实落地。 ”董仁泉表示。当前企业家信心受挫,企业经营困难,与政策扶持不足也有关。记者了解到,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国家和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一些地方在资金扶持、用地、税收、用电、项目整合等方面落实不理想,存在“最后一公里”不到位问题。特别是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融资成本高,财务负担重。

针对这些顽疾,我省要求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财政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大对“五个一批”工程的支持力度。发挥省级农业产业化基金作用,撬动更多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五个一批”工程实施,构建金融支持“五个一批”工程的风险分担和经营风险分散机制。

记者发现,“五个一批”工程实施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降成本的举措:落实税收优惠相关政策;保障农业产业化项目用地,用于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辅助设施建设,不低于省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数的2%;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农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对符合农产品初加工用电的用户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等。(记者 史力)

  • 上一篇:蚌埠企业开办再提速
  • 下一篇:6700多户企业参加放心消费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