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机器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时间:2019-09-03

8月20日至25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全球180余家机器人领域知名企业携700余件(套)展品亮相。其中,由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组团参会的“皖籍”机器人军团,一经亮相就“圈粉”无数。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研发的轻巧型并联协作机器人。张婷薇 摄

神通广大的智能机器人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厅现场,一个长仅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的“小个头”黄色清淤检测机器人,甚是惹眼。它就是由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入驻企业哈工灵顿自主研发的地下管网清淤检测机器人。

别看它个头小,却拥有大能量。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市场部负责人钱程介绍,狭窄、危险的管道工作,人力往往不及,却是清淤检测机器人大显身手的领域。该款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自主更换工具;可利用钻头、智能“手臂”等,工作于管道内的特定空间,完成管道内部的缺陷检测、防腐涂层的涂敷、管壁的清洁、管内修复等任务。有了它,能够极大提高管内检测和管内作业的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提升工作效率。该款机器人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消防员被称为“逆行英雄”,每当看到他们背向而行、冲向火场,观众总是既钦佩又揪心。在本次大会上,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推出的微型消防灭火机器人,用自己的灭火“特技”,为“逆行英雄”们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这款“安徽造”微型消防灭火机器人,采用履带式悬挂减震结构,由机器人本体、消防水炮、红外云台及控制终端等模块构成。由于它尺寸小、重量轻、控制简单,十分适用于城市建筑、石油化工、地下管廊、隧道、大跨度/大空间场所等人员不易接近的危险火灾现场,既能实现快速灭火、冷却等作业,又能很好规避救援人员的安全风险。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无人装备所工程师邱明介绍,机器人带有有毒气体探测传感器、火源检测仪等智能化设备,遥控操作可避免消防员受到现场灾情的伤害。

轻巧型并联协作机器人、医养康助机器人、哈工海渡教育机器人……钱程透露,除了“首秀”的部分代表产品以外,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一共带来25件(组)代表展品,涵盖机器人智能核心部件、本体、系统集成、软件服务等多领域。

来自芜湖的埃夫特智能焊接机器人,也在大会上精彩亮相。 “我们展出的智能焊接机器人分别搭载人机交互版和模型驱动版智能焊接系统。”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人机交互版采用工件无数字模型,通过视觉快速初步定位,经由激光扫描精确确认焊缝位置,自动生成机器人运行轨迹,匹配工艺参数,一键启动焊接;模型驱动版采用工件有数字模型,通过系统匹配焊接工艺专家库,一键驱动机器人进行激光扫描、轨迹生成和自动焊接。

多领域展示核心竞争力

智能核心部件是机器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实现智能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是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主攻方向之一。本次大会上,该院展示了多款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其中,HRG TOF深度相机的首次亮相,令人眼前一亮。

HRG TOF深度相机是一款模块化即插即用平台,分辨率为320x240像素,视角为60度和110度可选,并可根据用户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平台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由堆叠的子板组成,包括光源板、传感器板、接口板和处理器板。较之同类产品,HRGTOF深度相机拥有更高的精度、分辨率和帧率,有较强的抗自然光干扰能力,并可实现包括手势识别和碰撞检测在内的多种深度视觉类应用,让机器人拥有一双“慧眼”。

本次大会上,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还发布国内首个工业机器人云诊断开放平台。企业拥有这一开放平台,就好比在工业生产环节中添加了一位强有力的“隐形保镖”,它能自动对工厂内各类数据进行结构化、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及隐患,逐步实现由“事后侦查”向“事前预警”“事中控制”的根本转变,将各类安防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钱程透露,该平台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利用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等自主采集工厂数据,再通过视频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研判,提供“实时分析,提前预防”的智能化服务,构建“人-环境-设备”三位一体的综合感知与智能辅助决策平台。

作为机器人核心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及标准化制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带来自主研发的融合类脑智能和类人行为功能的机器人专属操作系统,在国产操作系统创新上迈出重要一步。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器人操作系统模拟人类大脑、小脑和脑干的对应功能,分为智能端、实时端、监测端三个模块,借助统筹与调度技术,让机器人等智能终端和设备同时具有思考决策、肢体协作、危险防护能力,并进行高精度同步,突破性地解决了以往操作系统智能性和实时性不兼容的难题,被类比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安卓系统”。本次大会上,“安徽造”智能机器人全生态链、多品类、全方位、多层次展示了最新创新成果,也展现了安徽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研发的微型消防灭火机器人。张婷薇 摄

机器人产业开启新征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省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上均取得重要突破,既诞生了以哈工大、埃夫特、欣奕华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也诞生了“佳佳”“晓曼”“思思”“想想”等机器人明星。 2013年,“芜马合”机器人产业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 2015年,芜湖鸠江经开区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为我省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在原始创新领域,中科大机器人女神“佳佳”是我国首款体验交互机器人,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躯体动作匹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等多种强大功能。2017年4月,“佳佳”作为新华社特约记者,采访了知名未来学家凯文・凯利,在全球媒体中第一次进行了人机对话。科大讯飞“智医助理”目前可以辅助诊断基层常见病超过900种,辅诊准确率达97%。合工大情感机器人“思思”“想想”,能够识别喜、怒、哀、乐、喜爱和期待等多种基本情感。

目前,全球机器人产业处于规模扩张的窗口期和抢占主导权的机遇期。去年,我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突破1万台。 2017年,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200亿元,现有机器人生产、集成和零部件企业150余家,机器人研究院6家,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集成、示范应用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芜马合”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为新时期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和新活力。

根据《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7年)》,到2022年,我省机器人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要突破700亿元大关,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2.5万台。到2027年,我省机器人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0亿元,智能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汽车、家电、电子等领域形成机器人应用国际标准和规范,打造15家左右行业“领跑者”企业,培育30家左右单项冠军企业,建成世界一流的机器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 上一篇:安徽省植保总站:秋季水稻病虫害预计偏重发生
  • 下一篇:安徽省制造业前7月使用外资增长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