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从“露天坑”到室内冲水坐便器,安徽农村正经历厕所革命。对于经济实力并不宽裕的村,如何经济适用地进行改厕,考验着村党支部的智慧。
发挥党组织优势 化解村民抵触情绪
“夏天蚊虫叮、冬天冷风吹、雨天难下脚“,是村民对旱厕的形象描述。搭建简易的室外旱厕,让村庄显得杂乱无章,加上没有污水管网系统,更会让污水横流。
和安徽大多数农村一样,马鞍山当涂县西河村的村民习惯了使用旱厕。在厕改推行之初,西河村94户改厕户有一半持观望态度,甚至还有抵触情绪。
“有担心改后占用家里空间的,也有害怕改后屋里冒气味的,还有顾忌改造费用。”西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庆华说,很多村民由于传统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接受新生事物,抵触情绪非常大。
为了找准突破口,西河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在启动农村污水治理和改厕前,村党支部多次召开召开村“两委”和户代表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同时,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自治功能和党小组党员带头垂范作用,主动参与到民意收集、矛盾协调等工作中。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逐步打消了群众的思想顾虑。
西河村有一位叫崔代祥的老人家,起初反对改厕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厕所就是钉,坚决不能动!”原来粪水谐音“风水”,老人家担心改厕动了风水。为了做通老人家的思想工作,村干部多次上门,请老人在城里工作的孙子回来劝说。村干部还专门带老人参观了几户改造完成的人家,老人家一看,确实干净卫生,这才点了头。
提到新改造的厕所,崔代祥说,没有想到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里上厕所了,“以后孙子回家,再也不会抱怨家里的厕所脏了。”
让村民参与其中 花小钱办大事
让群众转变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工作扎实。在改厕过程中,西河村规划设计先行,结合村庄布局、住户情况制定改造方案,绘制管网铺设平面图和户施工图。管网铺设采用梯度自流式,使污水自然到达处理站,免除了提升泵抽送,降低了日常运营成本。
西河村的管网连接采取从分管网到主管网到处理站一管相通,实现了从污水到净化水转变和从农户到处理站的两头呼应。在粪便处理上实行三格处理转化,并通过主管网导入到处理站进行再次净化处理。
为了节约经费,村委会自行到厂家采购HDPE波纹管、玻璃钢三格化粪池和污水处理设备,还成立由村民组成的施工队,聘请2名技术人员作现场指导,按照施工图并结合住户实际,边修定户改造方案边施工。让村民参与到改厕工作中的做法,不仅更容易获得群众认可,还把节约下来的经费用在村民改厕配套中,减少村民自付费用。
如今,全组村民在室内使用上水冲式抽水马桶,不再受夏天蚊虫叮、冬天冷风吹、雨天难下脚、臭气熏天的困扰。
改厕不只是装马桶 污水处理要配套
在农村改厕工作中,西河村一步到位,彻底解决了改厕和污水处理脱节的问题,根治了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顽疾。原先的生活污水、洗用下水通过净化处理后,可以直接排放到池塘中,水不仅将变得更加清澈,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浇灌农作物,一举两得。
西河村不仅消灭了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庄进行了杂物清理、茅坑平整复绿、设立文化墙、道路硬化亮化等,村庄变得更加整洁靓丽。
环境好了,村民也受到感染,以前垃圾乱丢、污水乱排,现在主动配合环境维护工作,积极参与到“美丽庭院”建设中。
如今,西河村504个户外旱厕全部拆除,家家在室内建起坐便器或蹲便器,污水不再遍地横流,家门前沟渠的水也越来越清,自然环境大为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记者 彭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