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网聚美好安徽 见证五大发展】钢城 港城 江城 全国网媒记者解锁“多面”马鞍山

时间:2019-10-22
采访团探访马钢大h型钢生产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9月3日,“网聚美好安徽见证五大发展”采访团一行南下马鞍山。提到马鞍山,记者们的印象大多是钢城。通过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这座因钢立市的城市,获得了“港口之城、文明之城、绿色之城”的新名片。这次采访之旅,让记者们认识了更多面的马鞍山。

创新发展 钢城焕发新活力

港珠澳大桥、央视“大裤衩”、鸟巢……这些宏伟建筑都用了一种材料――马钢的热轧H型钢。

在马钢大H型钢生产线,记者们观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震撼现场。在1300度高温下,巨大的钢块被烧得通体赤红,最终炼成抗风、抗弯、抗震的高性能产品。

马钢热轧H型钢的投产,曾经填补了我国H型钢产业化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在高等级热轧H型钢关键生产技术上的垄断。俄罗斯极寒地带YAMAL油气田、华盛顿州会议中心、“一带一路”铁路铁道车辆等国外重点工程项目,都使用了“马钢热轧H型钢”。目前,马钢正在改造新建重型H型钢生产线,主打国内不能生产的重型系列、厚壁系列、宽翼缘系列等高附加值H型钢产品。高性能的“拳头”产品是马钢“很刚“的底气。

“从小就知道马钢,所以这次来采访格外亲切。”中国日报网主编助理杨箫玮在采访中了解到,马钢产品被应用在海洋石油平台、高层建筑、桥梁、铁路车辆工程等领域上,“印象中的马钢是传统企业,但通过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充分说明了创新发展,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采访团一行参观马鞍山郑蒲港综合保税区。

开放活市 抢抓长三角新机遇

如果说创新是马鞍山发展的最大动力,那开放则是马鞍山最大的优势。作为马鞍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郑蒲港新区积极抢抓机遇,吸引越来越多的长三角企业到郑蒲港新区落户。

据马鞍山郑蒲港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钱俊说透露,郑蒲港新区结合现阶段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寻求与南京合作建设产业园,并提出了“宁马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这一概念,已启动规划建设。

根据规划,宁马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将借鉴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模式,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在要素市场、地区分工、公共服务、城乡协调上迈向一体化,通过空间布局的一体化和产业发展的协同化,实现南京与郑蒲港新区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有效配置,把郑蒲港新区建设成为长三角毗邻地区联动开发的先导区、示范区。

“郑蒲港新区的异军突起,正是借助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东风的典型。“澎湃新闻政务区域主管、记者李延兵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中,马鞍山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能够感觉到马鞍山强烈的开放意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升,为马鞍山带来更多活力。“

采访团一行采访马鞍山长江岸线整治。
采访团一行参观长江岸线整治。

梳理岸线 展露“江城”新颜值

马鞍山市江两岸拥有长江岸线79公里,是名副其实的江城,但由于历史原因,岸线两边工业企业密集,马鞍山一度面临“沿江不见江”的尴尬。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导向下,马鞍山大力开展长江岸线整治,“江城“颜值更加凸显。

马鞍山薛家洼是是长江干流马鞍山段渔民、渔船最集中的地段,非法码头和散乱污企业的聚集区。安徽“三大一强”攻坚行动开启后,马鞍山以“退”为进,对薛家洼进行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为长江让出空间,还市民“一江碧水”。如今站在马鞍山薛家洼观江平台上眺望远方,蓝天白云、悠悠江水、自然滩涂和水生树林尽收眼底。杂乱无章的“疮疤地”成为市民健身、观光、休闲的城市生态客厅。

“曾经是白鞋白裙‘来过就废’的港湾,现在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森林,这是一座工业城市的‘生态复兴’。”东方网副主编朱燕亮表示,这次来,不仅看到了这座城市闻名于世的工业产业,也看到了马鞍山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卓越的成果。

参访团一行参观马鞍山当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群众点单 开辟文明实践新路径

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让很多群众不堪重负,马鞍山当涂县在村文明实践站设立移风易俗办事大厅,组建邻里帮厨志愿服务,让农村酒席费用从过去每桌近千元下降至不足300元,既减轻了群众负担,又净化了社会风气。

如今,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由在乎“有没有”到注重“好不好”,由盼“数量”到盼“质量”。如何精准提供精神文化生活产品,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首要课题。

围绕“在哪做、谁来做、怎样做、做长久”,当涂县提炼出”六单”工作法,由群众点单,平台统单、制单、派单,志愿者接单,最后由群众评单,实现“群众需要什么,就实践什么;群众需求在哪,志愿服务就覆盖在哪。当涂县还依托县图书馆、乡镇和村综合文化站(中心)等资源,打造纵向涵盖县镇村、横向辐射党政群的文明实践网络,让文明实践贴近群众、触手可及。

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的工作法,得到了央视网视频中心内容总监耿敏的点赞,”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文明服务提供什么,居民接受什么,有时候并不契合群众需求,当涂让群众点单,探索了契合基层实际、适合群众需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值得借鉴推广。“(记者 彭旖旎 吴洋 符秀云 朱晓桐)

【更多新闻】网聚美好安徽 见证五大发展

【专题】网聚美好安徽 见证五大发展

  • 上一篇:淮南矿业集团潘集选煤厂试运转
  • 下一篇:安徽创谷拟斥资16.62亿间接控股两家A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