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持续旱情致合肥城市供水告急 “江水西调”救急市民喝上长江水

时间:2019-10-29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 作为一名合肥市民,这几天当你打开水龙头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用的水有可能是长江之水。通过实施“江水西调”,每天有80万立方米江水经过172公里的“长跑”与38米的“跳高”,源源不断注入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这是合肥市民首次喝上长江水,合肥城市饮用水源从此有了“双保险”!那么,引来的江水水质怎么样?饮用江水会成为常态吗?带着市民的关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进行了采访。

在长丰县大官塘水库泄洪闸,清澈的江水在这里奔流而下,汇入大房郢水库。

江水源源不断注入“大水缸”

自10月21日晚开始,清澈的江水源源不断地注入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原因可能大家都知道,持续的旱情让合肥城市供水告急。据合肥市水务局消息,当前该市发生10~15年一遇的干旱,旱情仅次于1978年。今年以来,合肥市降雨量为612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3~4成,9月至今全市降雨量仅23毫米,偏少7~9成。同时,淠河灌区上游四大水库也因降雨偏少,其蓄水总量为2001年以来同期最少,后期向合肥城市供水补水十分有限。

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是合肥市民的两个“大水缸”,依靠其自产水早已不能满足城市供水需求,需常年从淠史杭灌区的淠河灌区上游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白莲崖四大水库引水进行补给。面对内部蓄水不足、上游补水水源短缺这一严峻形势,合肥市水务局按照省水利厅和合肥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和沿线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原有水利工程,及时组织实施“江水西调”。

合肥市水务局相关人士介绍,“江水西调”具体做法是:自10月20日起,通过位于和县的驷马山引江工程乌江站抽引长江水,经驷马山引江水道和滁河一、二、三级站及黄疃站提水进入滁河干渠,再通过滁河干渠上的管湾、众兴、双墩三座泵站提水,从滁河干渠大官塘泄洪闸进入大房郢水库。由连通管与董铺水库实现互联互通,从而通过八级泵站提水,为董铺、大房郢两大水库提供城市供水水源。

此次调水工程全长172公里,引水流量10立方米/秒左右,日引水量80万立方米,使合肥市民在历史上首次喝上长江水。

据了解,2014年6月,滁河干渠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建设,合肥“江水西调”项目正式动工,其中包括滁河干渠渠道拓宽整治工程、众兴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滁河干渠监控调度信息化系统工程。经过两年多施工建设,“江水西调”工程基本完工。

八级泵站提水抬高水位38米

10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长丰县的大官塘水库,长江水经过172公里“长跑”和八级泵站提水,一路逆流而上,汇聚至大官塘水库泄闸口,清澈的江水奔流而下,汇入大房郢水库,由连通管与董铺水库实现互联互通,为合肥的城市供水提供了保障。

在大官塘水库,记者还看到了来巡查补水通道沿途情况的董铺大房郢水库管理处计划调度科科长王跃等一行人。王跃表示,合肥市夏季日均用水量超过190万立方米,现在虽然是秋季,但由于近期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用水量仍居高不下,日均达到180万立方米,两大水库的库容已经无法保障城市长期供水,“在这种情况下,合肥市实施了‘江水西调’工程,启用了长江水作为备用水源。”

王跃告诉记者,由于气候干旱,上游淠史杭灌区库容已经降至“死水位”。10月20日,淠史杭灌区的四大水库已经停止引水,而长江水作为备用水源同步引水,目前日供水量达到80万立方米。

“正常情况下,来水是从上游淠史杭灌区自西向东进入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而此次‘江水西调’是从长江引水,自东向西、自下游往上游,通过八级泵站提水,抬高水位38米,将水压入董铺、大房郢两大水库,为合肥提供城市供水水源。”王跃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下游地势低,要让长江水抬高38米“逆流而上”引入合肥,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技术上的难题,“水位太高,对安全有影响;太低了,泵站运行效率又会降低。”其次,因为“江水西调”是一次跨地区、跨部门的工程,“很多水位要互相衔接上,需要联合调试,因此调度和协调也十分复杂。”

尽管前期遇到重重困难,按照目前的结果来看,王跃表示,“江水西调”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江水经检测达到II类水标准

“江水西调”的水质如何,相信首次喝上长江水的合肥市民都对这个问题十分关心。就此,王跃表示,每次提水都会有相关人员进行水草打捞、沉淀等步骤,“各个电管站、渠道维护等单位的职工也都全员上岗维护渠道。”此外,王跃还告诉记者:“目前长江水经过水质检测,已经达到了地表II类水的标准。”

“‘江水西调’不仅有效缓解了当前因干旱造成供水水源不足的紧张局面,更是继大别山水库群作为合肥唯一补水水源后,开辟了新的应急水源,是保障合肥城市用水安全的战略举措。”据王跃介绍,目前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的库存水量有1.2亿立方米,合肥日供水量达到180万立方米,而长江水可日供80万立方米,由于淠史杭灌区的水库已经停止供水,所以每天需要消耗100万立方米的库存。

“现在的第一任务是保障供水。”王跃说,目前要不计成本地保障城市用水。如今,严重干旱导致上游水库已经降至“死水位”,引水工程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他同时也表示,“当上游淠史杭灌区的水库容量充足,能够恢复对合肥城市供水补水后,应该会停止‘江水西调’。”

记者了解到,我省目前正在实施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可有部分江水作为备用水源,成为合肥城市供水水源之一。龙河口水库引水工程也正在规划建设中,通过埋设管道将水引入合肥,作为备用水源。引江济淮工程和龙河口水库引水工程建成后,将同西引大别山水一起,形成“四水汇肥”的景象。

此外,王跃也表示,按照往年的规律,随着气温降低,日供水量会逐渐降低,再加上后期可能会有降雨,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供水量不足的问题。

旱情尚未严重影响城市供水

10月21日,根据《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规定,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并向合肥、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等12个市发出通知。

通知指出,自8月12日台风“利奇马”对我省影响结束以来,全省出现持续少雨天气,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河湖库塘蓄水锐减,淮河以南大部土壤墒情变差,秋种生产受到影响;大别山区、沿江江南和皖南山区部分地区出现因旱群众饮水困难。据气象预报,近期我省仍无有效降雨,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持续的旱情对于省内城市供水是否会产生影响?昨天下午,记者联系采访了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主任科员王超。“这次旱情对省内城市供水影响目前还没有突出显现出来。”他说,滁州城市供水主要以水库为水源,今年降水少,水库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减压供水是为了提前进行部署,防止后期没有有效降水。

王超说,这次旱情对供水的影响主要还是在水源以山间溪流、小型塘坝水库为主的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庆、黄山、六安、池州等偏远的山区。

据悉,针对目前的旱情,省应急管理厅发出通知强调,抗旱工作事关民生和稳定大局,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一项中心工作抓紧抓好。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余康生记者韩诚刘摄影报道

  • 上一篇:第十三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今开幕
  • 下一篇:第十三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