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讯 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肥市庐阳区三国曹魏新城遗址、明朝肥东县吴复墓、明清时期巢湖市姥山塔以及1890年巢湖市张治中故居等榜上有名。
据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副处长路文举介绍,在此之前合肥市已有六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李氏家族旧宅、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冯玉祥旧居、银山智人遗址、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刘铭传旧居。
一、三国曹魏新城遗址
原先叫三国新城遗址公园,是三国时期曹魏在合肥旧城近郊修建的用于抵御孙吴军队的军事性城池,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古城郢村,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10米。
三国时期,合肥属曹魏扬州淮南郡。曹魏和孙吴在江淮流域连年交战,孙吴不断攻打位于现在合肥市四里河一带的合肥旧城。魏青龙元年(233年),将军满宠分析战场形势时说道:“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贼攻围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宜移城内之兵,其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
经过几番论战,魏明帝曹睿同意建立新城,当年合肥新城即建成。从此合肥旧城中只有少量的军事人员和设施,合肥新城作为主要的军事据点存在。
现遗址公园内主要景点有新城文物陈列馆、东城门、夯土练兵指挥台、兵器铸造窑址、饮马池、时光隧道、舟师坞、雕塑广场、石刻广场等。
二、张治中故居
张治中(1890.10.27~1969.4.6),原名本尧,字文白。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著名爱国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1969年4月6日,因病逝世。
张治中故居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建于1927年,原有5间4进6厢共26间房屋。门首悬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张治中故居”花岗岩匾额。室内按当年的原样陈列着张治中将军的生活用品。
张治中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位于故居南侧,建筑面积297平方米,展有反映张治中将军生平事迹图片资料202幅。目前,张治中将军纪念馆已被列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离故居南约100米,是张治中先生创办的黄麓师范。1988年6月,张治中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吴复墓
位于肥东县陈集镇享堂任自然村,其历史要追溯到明代。明初,洪武建国时期大臣名叫吴复,在洪武登位九年间因作战十分勇猛而深受朱元璋赏识,追封为黔国公。洪武九年谕葬。葬地在该镇秦湖村享堂任村民组东北边一座小山坡,背靠高坡,西向秦家湖,跌宕起伏的坡势,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翱翔在绿海之中,当地人都叫“凤凰地”,也叫吴复墓。
周围有石人、石马、龟等石刻塑像。吴复墓采用东西走向,墓向坐东向西,墓前是一条宽10米的神道,规模十分宏大的享堂和神墙建筑已不复存在。神道两边,自东向西相对排列有石人(武卧)、石虎(石吼)、石羊、石马及控马人(驭手),石望柱(华表)各一对。《明会典》规定:只有公侯和一、二品的墓才能享受这种石像组合。神道向西50余米,有龟形碑座,史载碑文为大学士刘三吾所撰。
四、姥山塔
巢湖的姥山之顶矗立着一座塔,名曰:姥山塔,又称文峰塔、望湖塔。据《巢湖志》等记载,此塔初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当时流传“姥山尖一尖,庐州出状元”的民谣,庐州知府严尔圭为印证此谣,主建该塔层,但工程至三层时停工。
清代光绪年间,洋务派首领、合肥人李鸿章倡议续建,完工之后,李鸿章作《姥山塔碑记》刻于石。塔高51米,7层。塔基和塔身全用青砖垒砌而成。塔体呈八角形,飞檐翘角,造型优美。塔壁每层有碑石图饰,刻有古人诗名和浮雕,刀工细腻、精湛。盘旋而上可至塔顶,依窗远眺,可以饱览巢湖风光。
至于李鸿章为什么要带头倡捐续修文峰塔,有人这样分析:
首先,姥山既是焦姥湖神化身,又占居巢湖水口天门之险,理所当然属名山之列,可惜“山名不见史册”。他怀着对焦姥湖神尊敬的心态,用续建文峰塔,扩大姥山的影响力。
其次,眷恋故乡情怀使然,他说:“予眷怀故乡,尝殷然思竟厥事,简书役役,旷隔数千里,幸邦人士同志者多愿赞成,吴伯华观察其尤也。”“念我乡人,以遨以游。”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文光射斗”。他在碑文中写道:“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则吴长水战,阻湖为国……元末俞廷玉父子与廖永安、吴良等,以舟师屯巢湖,始建山寨。时明太祖驻和阳,廷玉率千馀艘归之。史称:‘太祖亲至巢湖,率其军出黄墩。’”历史上巢湖水战、“阻湖为国”,朱元璋招顺巢湖舟师等史实,家乡这些历史文化触动了他的心灵,对他海防思想形成具有一定启蒙作用。1874年12月,李鸿章上奏《筹议海防折》,经曲折斗争,1878年,他提出的海防措施得到逐步实施。这时,他在姥山续建文峰塔,隐喻表达了建塔的真实含义。(柳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