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合肥高新区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打造宜居科技城为核心任务,推进工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为重点,积极推进创新驱动,不断书写新篇章。
2016年,该区获批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侨梦苑”暨侨商产业集聚区。2017年,该区“国”字号园区落户步伐迈得更加坚实有力。1月10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准,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合肥高新区积极对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创新是发展先手棋,科技创新则是核心竞争力。合肥高新区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创新产业为灵魂,聚焦重点,集中发力。
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由中科大潘建伟团队主研的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亮相,十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首次成功实现;安徽科大国盾量子通信公司支撑“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入选《自然》杂志2016年度国际重大科学事件;世界首条长距离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及“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合肥总控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构建了中国天地一体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
在合肥高新区这片创新沃土上,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在关键技术领域,一大批创新成果也在不断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中国电科38所“魂芯一号”高性能芯片国产化、中国电科16所研制的首台气体轴承斯特林制冷机工程化产品、合肥皖化电机公司“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启动系统再循环泵”等多项成果均填补国内空白。
随着多项科技创新成果的加速汇集,产业创新也在厚积发力。科大讯飞智能机器人“晓曼”成为全球首台全程语音交互的银行服务机器人;华米科技发布世界上第一款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并支持生物特征识别的智能手环,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设备厂商;安徽克洛斯威智能乐器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全球首台软硬件一体化互联网智能钢琴,构建了“智能硬件+线下体验馆+音乐教育大数据”为一体的音乐教育生态。
种种创新成果的涌现,无不体现合肥高新区雄厚的创新基础与浓郁氛围。一年来,该区专利申请11519件,增幅达70%以上;专利授权数3865件,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均居安徽各县区第一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262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3家,同比增长42%;20多项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一大批科研技术均走在全国前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该区企业创新不断提速,管委会商事制度改革也在持续推进,不仅营造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更激发了市场活力,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据相关数据表明,自1991年建区至2014年11月,全区市场主体突破1万户大关,用了23年的时间。而自2014年11月到目前,仅两年半时间,市场主体就突破了2万户,增长了101.79%,总量翻了一番,大量新生企业的诞生为该区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在紧抓发展机遇的同时,合肥高新区更加注重后续创新力量集聚。据悉,该区核心区域已划出3000亩优质地块,全力推进中科大高新校区建设,启动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和全国唯一的“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合肥高新区还将全面实施开放发展,推进国家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相结合,规划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应急装备制造等五大新兴产业。
随着创新资源要素的加速汇集,合肥高新区创新创业活力正在不断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