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安徽省这样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时间:2020-02-25

2月20日,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繁昌县、省国资委、合肥经开区、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就“‘防疫发展’两手抓,复工复产‘四带头’”情况进行介绍。 “四带头”指的是风险低的地区、国有企业、重点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带头做好复工复产。

低风险地区推政策“干货”,全方位支持企业复工

在全省县域(疫情)风险等级分类中,繁昌县被列为“低风险地区”。按照差异化防控策略,低风险地区可带头复工复产。

发布会上,繁昌县委副书记、县长潘君齐介绍,截至2月19日24时,该县无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224家规上工业企业陆续复工,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87.2%。

在复工复产过程中,该县及时出台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政策意见,从金融支持、降低成本、稳岗就业、对外贸易、促进投资等5个方面明确9条“干货”政策,安排3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在金融支持方面,该县对涉及疫情防控保障企业,鼓励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对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按同期基准利率给予3个月贷款利息50%贴息。在用工保障方面,该县通过财政补贴和安排专车等方式协助企业赴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接回400余名技术骨干返岗上班,全县176家有用工需求企业均配备人社服务专员,帮助企业线上招工近千人。

省属企业发挥“顶梁柱”作用,带头安全复工复产

国有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省属国有企业的复工复产备受关注。发布会上,省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陈方表示,省国资委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六稳”要求,对有序复工复产作出一系列安排。截至2月19日,28户省属企业集团公司全部复工;二级子公司复工复产305户,复工率达84.3%;复工人数24.23万,占职工总数的近60%,2月底,省属企业力争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自2月7日以来,省国资委接连召开视频会议、印发疫情防控期间省属企业复工管理方案,部署省属企业做好复工风险评估、复工方案制定等工作;建立由委领导牵头分工负责的包保督导机制,加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调度,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复工复产中的有关问题。各复工复产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管理,积极采购防护物资,省国资委也引导、推动具备条件的省属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大力生产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

“省属企业要带头安全复工复产,率先实现达产满产,确保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任务。 ”陈方说。

重点园区早谋划早启动,为复工企业保驾护航

合肥经开区是全国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区。截至2月20日上午,该区无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该区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发布会上,合肥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桑林兵介绍,2月2日,该区就在全省率先启动企业复工复产各项工作,截至2月19日,已累计复工企业966家、复工人数90453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88.4%。

对辖区内569家规模以上企业,合肥经开区实行管委会领导包保,并派出56个小组进企业跟踪指导;辖区内450家规模以下企业,则由属地社区主要负责人包保;其余企业由该区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管理。 “我们的56个防控包保小组又是服务小组,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配套难、原材料难、物流难‘四难’问题。 ”桑林兵说。

为了有针对性地扶持各类企业,合肥经开区制定了“应对疫情促进经济发展13条措施”,拿出1.5亿元资金,从用工、融资、房租减免等6个方面,帮助企业共渡难关。该区还统筹安排10处公租房,为企业员工提供保障;协调解决海尔、美菱、联合利华等企业面临的交通管控和配套企业复工问题等。

高新技术企业迅速行动,复工开展科研攻关

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生物制药企业,也在积极复工复产。

发布会上,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蒲江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该企业利用自身在疫苗研发领域的积累和优势,立即开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上百名员工放弃了春节假期,专心开展研发攻关。截至目前,企业复工人数532人,复工率达到95%。

疫情防控期间,该企业持续运转,与中科院微生物所签订新冠疫苗合作协议,加速疫苗转产;依托自身打造的MERS-CoV疫苗研发平台,组织科研攻关力量,加快疫苗研发进度;同步开展疫苗生产车间改造、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等工作,做好生产准备。

复工复产是建立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基础上的。该企业第一时间与合肥高新区签订了疫情防控企业主体责任书,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建立员工健康台账,按照“一人一表”动态管理;强化防控物资保障,采购充足的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疫情防控所需物资,保障员工安全生产生活。(记者 田婷)

【专题】众志成城 我们在一起――抗击疫情,安徽在行动

  • 上一篇:应对复工复产缺人手 合肥首批“共享员工”上岗
  • 下一篇:皖产免疫球蛋白“驰援”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