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战“疫”日记

时间:2020-02-28

2020年开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人们的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医务工作者紧急集结,截至2月26日,我省共派出八批1305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连日来,本报记者连线身处前线的白衣战士,分享他们的战“疫”日记。让我们通过这些逆行者的“眼睛”,走进战“疫”最前线,深度了解这场战役的艰难与不易,一起迎接曙光的到来!

不知道今天是几号星期几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刘俊

打开手机才知今天是2020年2月2日,大家都说这是个千年一遇的好日子。在这样一个特殊日子,收到一封院党委和工会的信,字里行间满是温暖和感动!如父亲的慈祥、母亲的怀抱!瞬间,有点想家了……

此时此刻,我想很多人都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纪念这一天,可我们却没有时间来思考今天是几号,今天是星期几。我们在这里只知道今天帮3床的老爷子缓解了呼吸困难,明天还要拉着隔壁床的大妈一起求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ICU副护士长 郜萍

凌晨00:15,我依依不舍离开了温暖的床,走在冷冷的街上。虽然身上已经贴了四个暖宝宝,还是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因为防护服里穿不了太多衣服,只能穿一层保暖内衣。

00:45,提前到达金银潭医院。在消毒间里进行清理消毒,在只能穿一件卫衣的情况下套上防护服,安然走进隔离病房,仔细观察病情,迅速巡视病房……

我需要看护的病区有38人,夜班只有两位护理人员,实在忙不过来啊!给自己打气,努力!加油!郜萍同志,你是一名医护工作者,你是病友的白衣天使!你还是一名共产党员,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凌晨四点的金银潭,热闹而又寒冷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护师 臧清华

前不久意外去世的美国球星科比曾在接受采访时反问记者,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而我在武汉的这些日子,经常可以见到凌晨四点的金银潭,热闹而又寒冷的金银潭。

每一个夜晚,除了病人常规的治疗、护理之外,其余时间我需要穿着“武装到牙齿”的防护服,在隔离区走廊不停地来回巡视。出于隔离病房的院感安全需要,这里没有暖气,需要开窗通风,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只有两个字――寒冷!特别是在后半夜,北风嗖嗖地吹,我的手上逐渐出现了冻疮、湿疹,鼻梁上也有了压疮。尽管如此,我的脑海里仍然只有四个字――清华,挺住!这几天与病人沟通交流最多的手势,就是彼此竖起大拇指,没有一言一语,一个眼神足矣!有时累了,望着窗外,看着天一点一点地亮起来;望着窗内,看着患者的病情一天一天地好转。坚信,我的坚持,终将迎接美好。

相信爱和希望一定比疫情蔓延更快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管护师 闫君丽

在金银潭医院,南五是唯一一个白手起家的科室,里面的护士大都是外省前来支援的。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火线金银潭》讲的就是这个科室,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没有靴套,我们就用垃圾袋代替;没有口腔护理液,我们就用大棉棒蘸取过氧化氢。虽然物资不足,但大家团结互助,办法总比困难多,每个人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看护好每一位患者。

今天下班前,我还特意去看了上一班看护的那几位清醒的病人,看一下他们的情况是否有所好转,陪他们聊聊天,缓解一下他们压抑的心情。其中有一位小姐姐要加我的微信,还和我合照留念,她很乐观积极,真诚地对我说,等疫情过去了,一定要来武汉找她,她一定陪我好好逛逛,看一看武汉的繁华……我很感动,虽然这里离死亡很近,却也离重生很近,这里寄托着大家的美好憧憬。希望这里的每一位病人都能坚强地挺过去,相信爱和希望一定比疫情蔓延更快。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有意义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ICU主管护师 张芳静

今天是我到武汉抗疫的第十天,我值守夜班,时间是从凌晨1点到8点,这个时间段是人们最疲惫、最困乏的时候。我换好防护服刚到工作区,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我们救治的14床徐大妈已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不久就可以出院了。 ”上班交接护士激动地对我说。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说明我们的辛勤努力取得了实效。记得这位徐大妈初转到我们监护室时,肺部严重受损,呼吸困难,只能靠无创呼吸机才能勉强维持住血氧,经过我们医疗组的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现已转危为安。听到这个喜讯,我倍受鼓舞,信心大增,几天来超强度工作的疲劳感瞬间消失。世上没有哪个冬日是过不去的,更没有哪一个春天不能到来!加油武汉!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护师 王琪

武汉天气变热了,防护服穿起来更让人难呼吸了,一天都是在喘息着,下班脱下的防护服里都是水,衣服也是在往下滴水!

今天ICU里有一位好转的奶奶,有明显的ICU综合征,总觉得医务人员的治疗是无效的。我和组长一起安慰鼓励她。组长说:“这位同事是从安徽大老远逆行而来,别人躲都来不及,我们穿这么一身进来了,就是为了医治你们,让你们也能早日回家。 ”经过组长的鼓励安慰,奶奶理解并配合我们,能喂着吃下一碗粥,能配合着常规抽血治疗,更是主动对我们说“谢谢”。面对怀疑,我们委屈,但不会更改初衷,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身边很多战友,有手部过敏的、起泡破溃的、鼻子压破的,有在病房里抢救时防护服破损没办法及时更换只能贴起来的。我们在一起,互相鼓励。

一个眼神也有力量

安徽省胸科医院内三科护师 汪海珠

今天上班心情很好,因为我床位上的一位患者终于有所好转,可以从ICU顺利转入普通病房了,没有什么事能比这更值得让人开心了。

但也因为她的转科,让隔壁病房的患者产生了极度恐惧心理,一直在反反复复打电话跟家人诉说,想离开这里去其他科室。我感到他需要心理关怀,便来到他身边,陪他说话聊天,给他加油打气。我知道,哪怕一个眼神,也会给他力量。家人不在身边陪伴,唯一能够给予他关爱的人只有我了。所以今天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一定要做好他的心理护理,给他安全、安心及信任感;喂他喝水,给他翻身拍背,帮他整理身边的物品,并且故意找他聊天。还好我成功了,从最初的不信任、不愿意甚至恐惧这里的一切,慢慢开始接受并相信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像别人一样,可以好转痊愈,并主动跟我说自己的需求,慢慢配合我们的治疗及护理。

所谓护理,有时并不是单纯的治疗和生活护理,很大一部分需要心理关怀,心理护理做好了,后期的一切都会顺理成章且成效明显。而我也如此,已经越来越融入这里的一切。感谢人生中有这样的一段美好经历,让我在救死扶伤的路程中,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我们在方舱陪着您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士 许曦

今天的排班是14点至20点。12:30,我们方舱四队踏上了征程,酒店距离方舱医院大概16.8公里,半小时的车程。领队简单讲了注意事项,大家都很安静,我知道大家都有点紧张。

13:00,我们抵达武汉客厅,大家抓紧去上厕所,因为接下来的10个小时,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上厕所。我们进入用作更衣室的野战帐篷,开始穿防护服。手卫生、戴帽子、N95口罩、外科口罩、鞋套、隔离衣、防护服……这些我们已经练习了很多遍的操作流程现在终于进入实战了。穿戴完毕,大家聚在一起,齐声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

14:00,领队一声令下,10名队员开始进仓。穿过几个缓冲间后,我们入仓了,安徽医疗队主管C仓,我和另一个老师被分到C1,这里有39位患者,全部是轻症,自理能力良好,我们的任务是监测生命体征,接待新入病人,以及特殊事件的处理。

因为穿防护服的缘故,所有的操作比平时都要费力,护目镜里渐渐地出现了水汽,多层手套紧紧包裹着双手有些麻木,护目镜压迫着脸颊感觉火辣辣的,此时我们要做的,只有坚持。23点,回到住处,按照规程清洁消毒。

睡前,我又想起了那句话,我们在方舱陪着您。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面对未知的路,我们不能怂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主管护师 何晓丽

这两天,武汉阳光很好,我坐在班车上戴着口罩,看着阳光树影和蓝天白云,很受触动,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美好和力量油然而生。

今天正式全副武装进舱了,我虽不确定却隐约知晓,这便是我战斗的地方,无硝烟弥漫,我明白这里更需要专业的照顾和懂得。

方舱里住着一对母女,她们的病床相邻,女儿一直拉着妈妈的手。妈妈咳嗽得厉害,可能怕麻烦我,不好意思找我。女儿呼唤我,说能不能多看看她的妈妈。我去给她妈妈测了体温、血氧,嘱托她们少量多次地喝水,热水袋分别放在足底和颈后,一定要坚定信心,提升免疫力,早日康复。母女俩听了以后,认真地对我点头。不一会儿,妈妈睡着了,女儿笑了,我也笑了……

在舱内6个小时,汗水浸湿了衣服。面对未知的路,我们不能怂,释放爱,也接受爱。加油!

为了胜利,无悔无怨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内科主管护师 刘媛

不觉间,已是来武汉的第八天,我和小伙伴们好像已经适应了这种上班的模式。瞧见了吗,车厢里大家的情绪很高昂,因为我们信心满满。

看着你们的背影,我想说,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这为数不多的几日相处,珍惜这样的情感,爱你们!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将从武汉客厅A厅C区调往C厅B区,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和你们并肩作战。在我心里,A和C是一家,我和你们在一起!

一天的工作在憋闷燥热中度过,因为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目镜和两层口罩,刚进舱,全身出汗,一会儿工夫头发都湿了,大概就一个多小时,防护服也被汗水打湿,再多说两句就会觉得憋闷,透不过气来,多看几眼电脑屏幕就会觉得眼花甚至模糊不清。每每这样,我告诉自己,调整呼吸,平静,平静,再平静……就这样不断地心理暗示。从穿上防护服层层保护,到最后安全脱下,这期间至少10个小时。脸颊被压得起水泡,耳朵被挤压得红肿热痛,脖子被汗水浸得发红。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所有的坚持我们无悔,所有的选择我们无怨。

收到了90岁爷爷的来信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师 孙林杉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13天,这几天陆续收到家人给我写的信,特别是我的爷爷,快90岁高龄了,还特意在家戴上老花镜,提笔给我写了一封宝贵的家书。

在这个通讯如此发达的新时代,纸笔信反而显得如此珍贵。

我16岁起就开始在外住校读书,家人都比较放心我在外工作。所以当我接到通知驰援武汉时,家里人都支持我。“国家有灾,武汉有难,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父亲这样对我说。

我知道,作为父母,他们不可能不担心我。母亲跟我说,你爸呀,嘴上说不担心你,天天在家看关于武汉的新闻,手机也不离手,生怕错过你的消息。姑姑前两天也给我发消息说:“不知道你每天上什么班,只要你记得给家人报平安就行了,我们在家都在关注新闻,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这就是亲情,他们明白我作为医务工作者作为党员,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

爷爷在信中写道:“望你和战友们在胜利的歌声中,平平安安班师而归。 ”我想把这句话送给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战友,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记者 朱琳琳 整理)

  • 上一篇:隔空宣誓!4名医护人员“火线入党”
  • 下一篇:扶贫车间生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