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午,炙热的阳光照在寿县三觉镇的镇街上,车流声、叫卖声不绝于耳。
十几天前,一场洪水突袭了这座小镇。乡村小路旁,不时可见被水淹没的农田和毁坏的大棚。
“那雨下得实在是太大了,水一会就上来了,想想都怕人。 ”三觉镇冯楼村种植大户王安文心有余悸。 7月17日至19日,三觉镇发生内涝,全镇7个村2.3万人受灾,8万多亩农田被淹。
王安文的农田也被水淹了。王安文在当地有一家粮食种植合作社,主要种植水稻,同时通过虾稻共养,养殖小龙虾和鳜鱼。
“龙虾跑掉了,一部分稻田被淹坏了。 ”王安文惋惜地说,“水一退,我们就赶紧采取补救措施,争取把没泡坏的稻田保住,绝收的田块抓紧补种。 ”
当地政府第一时间给王安文派来了农技专家做技术指导,帮助他开展灾后生产自救,这让他心里有了底。
走近稻田,记者看到,绿油油的水稻整整齐齐铺开,长势较好。王安文表示,洪水泡过的农田土壤肥力会受影响,而且很容易产生病虫害。因此,水一退下去,他们就用无人机喷洒叶面肥,播撒防治病虫害药物,确保没被泡坏的稻田能正常生长。
一部分彻底绝收的田块上,已补种上了新苗。 “镇政府帮我们联系了育秧工厂后,我们抓紧调来了双季晚稻来补种,通过机插秧和直播等方式,力争将损失减到最低。 ”王安文指着这些插满新苗的田块说。
“你看,这里是我们7月28号补种的,才过10天,现在长得多快多好! ”王安文说,“它们就是我的希望啊! ”
三觉镇镇长李华勇介绍,针对受灾情况的不同,当地政府一方面安排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成灾田亩进行秧苗补救,对绝收田亩指导补种,力争做到水退一块补救补种一块,把因水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把秋种工作扎实完成。
目前,寿县正采取农技专家田头指导、无人机喷洒作业、补种晚稻等多种措施,全力做好灾后农业生产自救。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88.25万亩的水稻受灾田块灾后田管工作。同时,7月20日前退水的水旱田改种补种旱作物,目前已补种玉米、绿豆、荞麦等旱杂粮3400亩,蔬菜8600亩。(记者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