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池州:产业扶贫撑开“致富伞”

时间:2017-06-09

  中安在线讯 据池州新闻网报道, 6月7日下午4时许,天气有点闷热,贵池区涓桥镇四联村村委会对面的池州市清溪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露天货场上,50多岁的四联村李冲组村民李本林和数十名村民一边大声地说笑着,一边用菇木切片破碎机熟练地切割着废枝桠材。伴随着取枝放片的动作,细小的汗珠顺着脸颊滴落下来,几堆切好的切片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他的身后。

  “李本林是我们村的贫困户,家里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以前长年在外地打零工,只是逢年过节才回家住几天,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尤其是2014年初,为了在家服侍因病双目失明的老母亲,他从外地回来就靠着政府发放的低保以及家里的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活。”贵池区涓桥镇四联村党支部书记方燕铭指着正在干活的李本林告诉记者,现在李本林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一年在合作社可以做好几个月的活。村里生活发生改变的不只是李本林一个人,该村2015年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引进成立的池州市清溪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让全村有劳动力的村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据方燕铭介绍,四联村现有21个村民组,共有620户2441人,2016年通过精准识别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77户147人,是贵池区14个贫困村之一。该村地处偏远山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人均可耕地面积仅为0.8亩,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无农产品加工业,收入主要靠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典型的种粮自保、打工为主的贫困村。

  为了让全村尽早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该村两委立足当地资源,结合实际,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经过反复论证,2015年,该村利用产业扶贫资金,流转土地近25亩,建大棚3000平方米,购置机械,引进技术并与方冬贵、李本贵等大户合作成立池州市清溪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黑木耳,以“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吸收贫困户务工,当年产值就达40多万元,贫困户和村民务工收入1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2万元,实现了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突破,合作社当年也被评为“市级林下经济示范点”;2016年,再次利用产业扶贫资金10万元,扩大黑木耳种植基地生产规模,追加流转土地30亩,新增大棚5000平方米,为50户贫困户购置黑木耳2万棒,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销售,当年村集体收入3.5万元,户均收益达3000元。

  “没想到我这个年纪一边服侍老母亲,一边在家门口还能挣到这么多钱,每天都能吃上自己做的热呼呼的饭菜,真好!”正在洗手准备回家做饭的李本林笑呵呵地说,自从村里成立这个合作社以来,他的收入是越来越多,每年除了固定的土地流转租金外,在合作社务工也挣了不少钱,另外,合作社还将黑木耳生长周期外的基地水田无偿提供给当地村民种一季水稻,让他又额外的增加了一笔收入。

  “截至2016年底,全村已脱贫35户71人,我们计划今年脱贫13户29人,争取明年再脱贫29户47人,从贫困村中出列。”方燕铭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今年在市林业局扶贫工作队的关心支持下,该村6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已于5月12日并网发电,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就增加5万元收益。另外,为了给全村贫困户和村集体带来长久效益,村两委经过多方考察后,将今年的35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一分为二,其中10万元继续注入黑木耳种植基地,延续以“合作社+贫困户”吸收贫困户务工的产业扶贫模式。另外25万元则投资种植生产期30年的覆盆子项目,将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让全村贫困户参股,项目计划流转土地100亩,分两期实施完成,目前一期50亩已经完成,二期12月中旬完成。

  • 上一篇:5月宣城房价涨幅收窄
  • 下一篇:祁红:金字招牌今更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