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补齐短板 精准发力

时间:2021-01-22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合肥培育新优势、抢占区域竞争新高地的战略抉择。 今年市两会期间,“高质量发展”成为高频热词,市政协委员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建议,助力合肥高质量发展。

合肥市民进:

让数据说话 使网格化治理更高效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全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合肥的探索从未止步,部分县区围绕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问题,率先实施网格化治理模式。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网格化管理也确保了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

如何构建高效能的网格化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再上新台阶?今年市两会期间,合肥市民进带来了相关建议。

夯实基础网格,构建行之有效的网格体系是网格化治理的关键所在。合肥市民进建议,合理划分网格,破除思维定势,将各部门的网格统一,逐步实现网格管理的共建、共享、共赢。同时,充实网格队伍力量,组建相对固定的基础网格治理队伍。培育网格自治力量,动员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网格化治理,并明确网格职责任务,规范网格工作流程。

为避免“九龙治水”的情况出现,合肥市民进建议,按照“权责一致、能下沉就下沉”的原则,尽可能把执法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并赋予基层相应的考核权,提升基层的协调指挥能力,“确保简易问题前端自治、复杂疑难问题后端共治。”

另外,信息科技手段赋能高效能网格化治理,为社会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为此,合肥市民进建议,将网格治理理念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整合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信息资源,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创新,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社会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市政协委员胡燕华:

成立专家智库 疏通产业发展堵点

集成电路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它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今年参会,市政协委员胡燕华就针对合肥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复合增长提出了一些建议。

“近年来,合肥的集成电路企业数量及产业规模持续上升,取得了备受瞩目的成绩。”胡燕华告诉记者,自己一直非常关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并对链长制的推出高度认同。但在日常调研中,胡燕华也发现,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中还存在人才短缺、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产业发展速度越快,对高质量专业人才的渴求便越强烈。对此,胡燕华建议:通过“内育外引”构建良性的人才生态。“一方面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创新,探索开设微电子领域的专业学科;另一方面加快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专业型人才。政府层面还可以建立集成电路产业专家智库,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组织论证评估,积极破解有关痛点、堵点和难点。”

市政协委员郑江虹:

提升公共空间体验资源供给 增强合肥“磁力”

市政协委员郑江虹是从去年一则媒体的调研报告中关注到“公共空间体验资源”这一话题的。

城市公共空间体验被划分为“消费空间、文化空间、绿色空间、交通出行”四个方面。“媒体调研报告的结果显示,北上广深遥遥领先,杭州、成都表现不菲,合肥排行第26位。”于是,郑江虹开始思考:如何提升公共空间体验资源供给,增强城市“磁力”。

“公共空间体验是别人观察城市的一扇窗户。”在郑江虹看来,合肥可以学习上海“螺蛳壳里做道场”精神,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优化老街巷改造。“譬如,以留住城市记忆为基础,将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的空间改造为‘文化交流会客室’;以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和风貌特色为原则,挖掘不同阶段的历史文化故事来说事;盘活越来越稀缺的城市遗存,让每个街区留有特色,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印记。”

结合调研,郑江虹认为,合肥可以“小改善、大受益”,继续加大十五分钟活动圈的建设。“例如,建设口袋公园,让居民体验到家门口环境的改善;减少道路双向均有停车的现象,让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共享路面的安全通行;盘活商业综合体,开展多种形式、内容的公共空间体验。”

此外,城市的公共设施指标也需要不断修复完善和补充。诸如,增加和完善公共空间体验,重要交通节点和重要地段预留出今后建设的空间和景观,引进品牌学校、知名省级医院、建设特色公园、图书馆等等。

“日本尾藤先生将无线通讯领域芯片研发基地由苏州转移到忻州并命名为‘北纬38度’,是古韵、整洁、干净的古城成功吸引了他。” 郑江虹表示,希望合肥也能“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市政协委员洪放:

紧扣特色立足科创 打造中国科技文艺高地

合肥市政协委员洪放带来了“关于打造地域文化特色,开展合肥中国科技文艺高地建设”的建议。

文化品牌建设,是一个地方文化发展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洪放表示,近年来,合肥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整体文化建设呈现繁荣态势,但在文化品牌建设上“动力不足”——没有抓住合肥自身真正优势,文化品牌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比重不够,尚未形成在全国真正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品牌等。

洪放建议,应紧扣合肥特色,立足科技创新,在合肥打造“中国科技文艺高地”,将文化品牌建设聚拢到“科技”的大旗之下,围绕科技做品牌文章,进而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建设理念。

如何持续、更好地推进“中国科技文艺高地”建设?洪放建议,可开展“五个一”项目,丰富中国科技文艺高地文化品牌的内涵。

每年可举办一次“中国科技文艺高地建设论坛”,邀请文化文艺界知名人士来肥,研讨科技与文艺、科技与文化、科技与城市、科技与新时代等。“通过论坛,使合肥凝聚中国科技文艺高端人士,让品牌建设具有更大的影响力。”结合论坛,每年还可以举办一次“中国科幻文艺节”。“合肥有得天独厚的科学资源,是科幻文艺的母体与源头。科幻文艺节,可以展示科幻文艺产品,邀请科幻文艺名家来肥、组织市民参与科幻文艺写作与制作、评选‘中国科幻文艺佳作’等。”

此外,洪放建议,可通过开展一次“科学与文艺大家访谈”,让合肥众多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与文化进行“碰撞”,产生别样的“火花”。“可争取出版相关读物,组织文学、摄影、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各门类艺术家,围绕科技创新,实地采访身边的科学人和科技事,创作作品,公开发表和展出、演出,争取能打造一台优秀的科技题材剧目、出版一套优秀的科技人物传记等。”

市政协委员刘志胜:

建立优质企业库 为“线上经济”发展蓄能

出门带上手机,通过线上就可轻松完成“吃喝行”。如今,“线上经济”已经深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在合肥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刘志胜关注的领域就是合肥的“线上经济”。

刘志胜认为,如何让“线上经济”成为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线上经济’的多维度发展,离不开各类线上经济主体的快速发展成熟。”他建议,在细分的“线上经济”赛道上,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和集聚力的本土“线上经济”独角兽企业;同时,加强线上经济的专业领域,如: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企业的引进力度,建立合肥市“线上经济”优质企业库,为合肥市线上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积淀和支撑。

此外,还应大力发展“数字+”服务。“这包括数字技术和各类场景的结合应用,比如,智慧学校、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等。”刘志胜以智慧旅游为例,建议积极整合旅游资源,推进线上“一部手机游”和线下同步落地,推动线上宣广和实体旅游体验融合发展。

人才是第一要素,“线上经济”形成大量专业和跨界人才的需求。对此,他建议,一方面合肥市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落实针对稀缺人才的引进政策,健全人才创业基地和人才奖励基金。

  • 上一篇:合肥明珠广场升级改造全面启动
  • 下一篇:今年将推动设立自贸区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