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次寒潮天气对茶树影响不大,节后春茶收成一定不会差,又是一个好年景。 ”1月30日上午,在郎溪县凌笪乡下吴村罗市村民组,看着这满园碧绿的茶树,脱贫户朱正清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朱正清所在的村民组,是地处苏皖边界的一个小山村。俗话说“靠山吃山”,但十几年前这里的山都是荒山,村民大都选择外出务工养家糊口,201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000元,下吴村成了地地道道的贫困村。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乡亲们返回家乡,依托茶产业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2017年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多年前,下吴村“两委”就曾带着村民到邻省江苏考察,鼓励村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茶产业,振兴乡村经济。从无到有,村里出现了第一批开荒种茶的村民。村民吴志成2010年开始种茶,种植规模从90亩增加到13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茶大户。他还建起了一条标准化茶叶加工生产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脱贫攻坚怎么干?看到率先种茶的农户腰包鼓了起来,一些村民感到种植茶叶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我家2012年种植了10亩地白茶,但因为缺乏种植技术,年年亏损,到2014年,我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朱正清说,为了让茶农早日脱贫增收,县里、乡里派来了茶叶种植专家,手把手教大家种茶、做好茶园管理。这一年,当地政府还发放给种茶农户每亩600元的补助金。有了资金、技术的保障,朱正清家的茶园第二年就净赚2万元,实现脱贫。
从2019年开始,朱正清所在的罗市村民组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村庄整治以后,村里的环境变美了,道路通畅了。每年春茶采摘期间,新采的茶叶可以及时送到山下加工销售,茶叶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路修好了,江苏溧阳的客户都愿意到我们这来买茶叶,我们种茶更有信心了。 ”朱正清笑着说,现在,他家的茶园每年纯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日子好着呢。
在政府引导和种茶大户带动下,近几年,下吴村的茶产业发展迅速。 2015年以来,该村利用扶贫项目,建成村白茶产业扶贫基地。依托扶贫产业项目,村里实施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与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入股合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产业扶贫基地建成后,共带动村民就业25户30人,其中脱贫户8户10人。 “我之前一直在村白茶扶贫基地干活,基地工作不忙的时候,公司会介绍我到附近的一个山庄打工,一年收入3万多元。在家门口能挣这么多钱,还能就近照顾家庭,这样的工作很适合我们。 ”脱贫户严达红说。
目前,下吴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82万亩。 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贫困户全部脱贫。(记者 罗鑫 通讯员 夏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