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哒嘀哒……春节刚过,颍上县关屯乡凌圩村村民周家亮家院子里,又响起了缝纫机声。
多年前,周家亮的母亲患上乳腺癌,为治病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周家亮和媳妇黄明飞在外务工,一年下来所剩无几。转机发生在2018年,黄明飞怀上二宝,夫妻俩决定回老家找活干。
村里的扶贫车间离家近,经过培训,黄明飞顺利上岗,并且很快成为技术骨干,月工资有四五千元,年底还有奖金。随后,她又动员丈夫周家亮到扶贫车间当仓管,两人每月收入加在一起超过了1万元。
如今,周家亮夫妻俩不仅脱了贫,还自己创业当起了小老板。2020年10月,两口子投资4万元买了7台机器开起了制衣厂,并招了5名工人。 “现在我脱贫了,只要有订单,我也能带动村民就业。 ”周家亮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又买了几台滚条机,扩大了生产线,希望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务工就业是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脱贫攻坚以来,我省始终把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稳岗拓岗摆上突出位置来抓,大力推广“三业一岗”“四帮四促”等就业扶贫模式,建立每周监测分析和调度通报制度,千方百计促进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确保持续稳定增收脱贫。特别是2020年疫情汛情发生以来,我省加强对受疫情、汛情影响的就业扶贫车间、扶贫龙头企业等就业载体的帮扶,落实“双向”奖补扶持和帮助招工、防控、销售、联系原料货源“一扶四帮”措施,帮助就业扶贫车间等就业载体渡过难关,确保订单不断、生产不断、岗位不断、贫困户就业不断,稳定发挥带贫减贫作用。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970家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3283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1847人,带贫率36.08%;3405家扶贫龙头企业共吸纳就业人口147392人,其中贫困人口39873人,带贫率27.05%。
为帮助困难群众就业,我省多部门大力开发光伏扶贫等公益性岗位,兜牢务工就业底线,切实发挥扶贫公益岗位“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作用。据统计,全省历年累计开发27.47万个扶贫公益性岗位,已吸纳26.89万贫困人口务工就业。(记者 范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