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舞台活动现场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在福州三坊七巷举行泰宁非遗进坊巷活动
三明万寿岩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国家一级文物——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渡海观音立像
厦门鼓浪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台海网6月13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文物保护法》,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在全省范围内的影响力,充分展现福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的丰硕成果,当日,由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系列活动启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围绕主题,我省组织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展览展示展演活动200多场,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特殊作用。
近年来,省文化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传统工艺振兴、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取得明显成效。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保护好福建文化遗产,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对凸显福建历史文化价值,延续福建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将全面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传承理念,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工作职责,改革创新,积极作为,像热爱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福建文化遗产,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贡献,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讲好福建故事绽放多彩非遗
福建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大省之一。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领导下,省文化厅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主动作为,强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工作。
二是加强体系建设,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初步形成。全省共七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成为我国迄今在国际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得大满贯的唯一省份。全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0项,居全国第九位;省级项目490项,居全国第17位;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3人,居全国第三位;省级传承人735人,居全国第六位。全省有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纳入市、县两级管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1300多项。
三是加强机制建设,非遗保护传承环境不断优化。
探索推进非遗保护传承改革创新工作机制。推动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将台湾同胞纳入我省非遗传承人评审对象;从2011年开始,组织实施“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系列活动。推动非遗保护融入文化精准扶贫,组织实施的福建农民漆画工程荣获2017全国文化馆(站)优秀群众文化品牌荣誉称号。
探索建立非遗评审机制和资金投入和管理使用机制。制定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和《福建省非物质文物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探索建立非遗保护传承情况评估机制。组织实施对入选联合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音项目进行保护传承情况进行评估,目前,评估工作正有序推进。
推动建立振兴传统工艺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国务院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细化完善福建省振兴传统工艺实施意见;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在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383个传统工艺项目中,我省有21个项目入选,总数位列前茅。
探索建立非遗宣传展示工作机制。从2006年开始,连续12年在遗产日期间在全省组织开展系列展示展览展演活动;组织参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举办的重大活动,如厦门金砖会晤、“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绿色发展”专题宣介会等。组织编撰《中国建窑建盏大观》《中国德化瓷器大观》《福建非遗项目名录》《中国农民漆画作品集》等书籍。
四是加强能力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国家非遗保护传承研培计划。福建省共有3所院校入选“研培计划”,已举办2期研修班和21期培训班,共计培训学员约1300人次;2018年将举办6期研修班和6期培训班。
为进一步讲好福建故事,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下一步工作将着力于:
非遗保护法制建设。加强与省人大的沟通协调,推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在年内正式通过,为我省的非遗保护传承提供法律保障。
非遗生产性保护。组织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单位申报活动,全省选取若干条件比较成熟的非遗保护传承单位,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扶持。
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9日)期间,省、市、县文化部门三级联动,将集中组织开展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文化厅及直属单位将开展10项活动,各设区市同步统一举行1场启动仪式和49场展览展示展演宣传活动,各相关县市区将安排100场活动。
筹办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大展。目前,正策划举办以绚丽多彩的福建文化为主题的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大展。将通过图片展板、实物展示、现场展演、数字化展示等形式,从多元深厚的文化底蕴、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特色鲜明的文化风采、永续传承的福建文脉等四个单元宣传展示福建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研培计划”提升传承能力
2015年,文化部、教育部启动的非遗研培计划,旨在为非遗保护提供高校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提升传承能力。我省共有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3所院校入选“研培计划”参与院校,目前已举办研修班2期、培训班21期,共计培训学员约1300人次。主要做法:
认真组织,凝聚共识。将非遗研培工作列入全省文化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部署,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组织专项检查。
领导重视,严格把关。靠前把关,对年度总体研培工作计划、研培班次确定、研培课程设置、研培教师选聘、研培学习安排等工作,进行专题讨论研究。对3个研培工作参与院校报送的工作安排加强审核。
加强调研,供需对接。文化厅会同相关参与院校积极组织开展调研活动,了解社会需要和传承人需求,合理安排班次、课程设置、授课老师等,做到学校有备而教,学员有备而学。
多元交流,增强实效。推进跨界交流,尽可能同时开设不同方向的两个班次,鼓励学员们之间进行跨专业的自主交流。推进社会传播交流,开设微信公众号“八闽百工”,同步推出培训课程的相关内容。推进参观交流,安排学员进企业下工厂参观交流。推进展示交流,将培训学员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并独立编辑成册,分发学员学习借鉴。
研培计划培养了一批非遗保护传承年轻人才,福建艺术职业学院2017年的建盏烧制技艺培训班学员有8名被评为“南平市建阳区第三批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有3名被评为南平市建窑建盏“十佳新秀”。福州大学的参训学员的作品参加各省地方作品展90余人次,获各类奖项28人次。
创新文物保护打造活态传承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以“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为主题。福建省各地文物博物馆单位结合活动主题,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宣传活动和公众体验传承活动等130余项。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普及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文物保护知识,扩大文物资源共享。在福建博物院举办“必由之路——福建船政与近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展”“张瑞图书法艺术作品展”,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开展“描纹寻史——守望文化记忆儿童画绘制活动”,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开展“文化遗产进社区、进学校活动”,福建民俗博物馆开展“汉服展示与体验”“传统汉服折纸DIY活动”等庆祝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3251处,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7处291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21处,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764处。经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共登记可移动文物为469222件/套(769364件),其中珍贵文物共92748件/套(118592件)。全省博物馆达128家,其中国家级别博物馆达31家(国家一级博物馆5家,国家二级博物馆9家,国家三级博物馆17家)。
近年来,福建省文物部门加强探索,创新方法,扎实工作,扩大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推动我省文物事业发展,文物保护工作成绩斐然。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取得重大成果。厦门鼓浪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面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工作。
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出台《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五年行动计划,重点做好中央苏区(闽西)革命旧址保护规划和项目实施。《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龙岩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和《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办法》先后出台。省政府公布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1个,会同省住建厅公布2017年重点改善提升15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
大遗址保护取得新突破。三明万寿岩成功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实现了我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零的突破。“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考古荣获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称号,成为我省第五个列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
陈列展览水平跃升显著。近年来,博物馆致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全省博物馆免费开放,讲好福建故事,活化八闽文物。扎根本土,打造精品展览,增加馆际交流,借鉴提升能力,近5年累计举办各种展览活动4000余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参观。2017年举办展览活动980余场,参观人数2800余万人次。
社教宣传功能发挥明显。博物馆社教活动成效明显。2014年和2015年,福建省分别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省份,并分别在全国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提升试点工作总结推广会上作典型交流。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期间,全省博物馆相继推出各类社教活动共200余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将于今年11月23至26日在福州举办,由博物馆展示、文博企业展示、公益服务平台和公众文化互动空间四大板块构成,将进一步激发全省博物馆的创新活力。
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迅速。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福建省非国有博物馆数量达到27家,占全省博物馆总数的21%。非国有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有博物馆门类空白,一些非国有博物馆能够体现行业特色或区域特点、反映民族(民俗)文化,成为福建省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有益补充。2017年出台了《福建省文化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福建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实施意见》,规范办馆行为,多渠道扶持非国有博物馆。省文化厅、省财政厅日前印发了《福建省非国有博物馆以奖代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效促进了福建省非国有博物馆的健康有序发展。
国外朋友体验糊纸技艺
小朋友在省图书馆参与脸谱面具手绘体验活动
游客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福建师范大学研培计划成果展雕刻技艺体验活动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现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普法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