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工业重镇辟新路
台海网5月26日讯 据福州新闻网报道,2003年10月至2006年5月,廖俊波担任邵武市领导期间,主要分管该市工业、交通工作。在邵武这座传统工业重镇,廖俊波打通了全省首条高速公路闽赣通道,打造了全省唯一一个氟化工产业基地,为邵武老工业奠定了转型升级基础,创造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山道变通道
5月18日,邵武市民何先生一家在和平古镇及附近肖家坊镇天成奇峡景区玩了一整天,然后从和平镇上高速,回到市区只花了半个小时。
“如果不是当年廖副市长争取到和平这个高速出口,就没有今天和平古镇和天成奇峡这两个4A级景区。”在邵武市委某部门工作多年的何先生感叹道。
2003年10月,廖俊波担任邵武市政府副调研员。由于他出色的乡镇工作经历,市政府很快将福银高速邵(武)三(明)段的协调建设工作交给他。
邵武历来是我省工业重镇,但当时全市境内仅有一条国道和铁路,限制了当地与外省的人员交流和贸易往来。福银高速是第一条经过邵武的高速公路,也是我省第一个高速公路闽赣出入口,这对邵武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遇。
福银高速邵三段长18公里,从金坑、和平等邵武市最偏远的乡镇经过,当地农民从未接触过高速公路,而且地方干部与施工方、项目业主互不理解,频繁发生矛盾冲突,邵武市因此多次被省高指批评,邵武市委、市政府承受了很大压力。
廖俊波当时刚刚从乡镇调任市政府副调研员,代表邵武市政府到邵三段主持召开协调会。与会各方都觉得他年纪轻、资历浅,因此,召开了几次会议出台的会议纪要,根本没人认真执行。
面对这种情况,廖俊波每天一上班就往工地跑。山区气候多变,暴雨经常突然来袭,山道变得湿滑泥泞,施工方的车辆已经多次发生翻车事故,连当地乡镇的驾驶员都不敢开。但廖俊波坚持到一线了解情况、掌握实情,连续两三个月跑施工现场,跟农民、施工班组反复沟通,以心换心,终于赢得有关各方的共同信任,创造性地提出打造高速公路项目部、施工单位与所在地乡村的“新型蜜月般的合作关系”,彻底扭转了原来的被动局面,各项工作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2006年1月,福银高速邵三段建成通车。在廖俊波的主持下,邵武市自主设计了武(夷山)邵(武)高速。
如今,邵武不仅有出省高速通道,还通过武邵高速把福银高速、京台高速、宁上高速连接起来,为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网络做出了贡献,也为邵武工业发展打通了“经脉”。
“土塘”变“金塘”
邵武市吴家塘镇虽然地处乡下,但镇政府边上有个吴家塘社区,这里的生活环境跟城里的社区一样。居民们集中住在楼房里,小区里干净、安静、绿化、亮化,附近有超市、商铺、学校、运动场。全社区1600多名居民,有200多人在家门口上班,月薪2000元以上。其他没在附近上班的居民,要么拿着不菲的退休金,要么在邵武城里买了房子,偶尔回来度假。
“谢书记,在你这里发展,做个工业园,好不好啊?”廖俊波问道。
“来我们这里发展,那肯定是全村老百姓举双手欢迎的事情!”时任吴家塘村党支部书记谢利德答道。
谢利德还记得2005年,廖俊波来当时的吴家塘村给工业园选址时,与他的对话。那位副市长的亲切和对村干部的信任,令他感动至今。已于2015年退休的谢利德,现在还在发挥余热,帮助工业园三期征地。
“如果不是廖副市长搞了个‘金塘’,我们吴家塘还是个‘土塘’,大部分村民还要住在土木屋和棚户区里。”镇党委书记黄细华说。
2006年,金塘工业园开工建设。据黄细华和谢利德回忆,吴家塘镇区整体搬迁,当时选择货币补偿的被征地群众,一户平均得到二三十万元补偿。黄细华说:“当时吴家塘村行岭组57户300多人,全组只有4栋砖混房,其余全是土木房,有的还是棚户区。得益于工业园,2012年,他们住进了鑫塘小区,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以上,家门口就是公园。”工业园自2006年持续至今的建设项目和园区里的企业为吴家塘提供了充裕的就业岗位,镇里在园区固定上班的群众有400多人,临时工则每天能赚120至150元。
2006年以前的吴家塘镇,老百姓出行靠渡船和铁索桥;现在,镇里建设了3座大桥。沾了金塘工业园的光,武邵高速在吴家塘设置了出口,加上本就处在国道上,吴家塘经济发展占据天时地利。2005年,镇财政收入仅300万元。近年来,镇里引进11家企业落户工业园,税收的返回部分与工业园分成。2016年,镇财政收入达到了1198万元。
沙地变“洼地”
金塘工业园所处的位置,曾经是一块沙洲地,现在是全省氟化工的投资洼地。
“廖副市长目光长远,大胆创新,敢于担当,为邵武留下金塘这么宝贵的一笔财富。”曾担任廖俊波身边工作人员的李昭忠说。
邵武是闽北工业“老大哥”,但廖俊波在分管工业以后分析出了问题。首先,全市工业园区小而散,级别低,城郊镇工业园最大,但只有同青溪一条小河,水量满足不了大企业的生产需求;其次,城郊镇工业园处于邵武城区的上风口,只能发展纺织、竹木加工等轻工业;最后,城郊镇都是良田,无法扩大工业园规模。
“我们要找个平台做重工业。”廖俊波对李昭忠透露了自己的想法。在李昭忠的推荐下,他在吴家塘镇找到了现在金塘工业园的位置。
2006年至今年4月担任金塘工业园区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官继平介绍说,2005年,化工业的产值占邵武工业总产值比重在27%左右。在廖俊波的推动下,邵武市政府规划金塘工业园一期占地1600亩,定位为精细化工产业园。
邵武市政府给了工业园1000万元启动资金,结果征地就花去了970万元。廖俊波找到了邵武华新化工总经理王聪海,提出政企共建园区的探索。王聪海被廖俊波所描绘的蓝图打动,出资500万元,占工业园投资有限公司35%股份。华新公司不仅解决了建园启动资金问题,还以商招商,带来几家化工企业落户工业园,为延伸邵武化工产业链做出了重要贡献。华新公司还投资2亿元引进德国生产线,在金塘工业园建设分厂。
2011年,金塘工业园被确定为省“十二五”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省“十二五”氟化工产业发展基地。昔日沙地成了投资洼地,全国各地的精细化工企业纷纷落户金塘,其中有几家还是上市企业。
在金塘工业园,各家企业互相合作,形成了一些产业链。例如,华荧公司在邵武开采萤石矿,卖给华新公司生产,安晟琪公司购买华新公司的氢氟酸生产表面活性剂中间体。
现在,金塘工业园正在沿着廖俊波当年设计的道路健康发展。截至2016年底,已开发面积8643亩,已有通过入园评审企业48家,正常生产2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2016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2.3亿元,实现税收4000万元。金塘工业园作为邵武市两大工业平台之一,助力邵武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