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豹老师
台海网9月17日讯 据东南早报报道(记者 许奕梅 王盼琛 文/图)在刚过去不久的教师节,泉州安溪84岁退休教师胡云豹的微信响个不停,发来微信的有中学生、大学生,甚至有已成家立业、事业有成的,他们都纷纷给胡老师道一声:“教师节快乐”。
从1995年踏上义务助学之路起,安溪的每一片土地都留下过胡云豹的足迹,他翻山越岭摸底贫困生,为他们联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搭建起助学之桥。
24年来,他共计牵线资助7085名学子,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云豹爷爷”,他也成为安溪的助学“代言人”。
因为有这位“云豹爷爷”多年如一日的助学不止步,越来越多的受助者接力成为资助者,爱心助学队伍越来越壮大。他的子孙也深受感染,投身公益事业,传承助学精神。
受父辈影响为人师表
不忍学生因家贫辍学
“我小时候也是苦过来的,深知求学不易,看到有孩子上不起学,都心存不忍。”看着家里悬挂着的由泉州市政府授予的“教育世家”匾额,84岁的胡老感慨地说道。
1936年,胡云豹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其父胡国华早年毕业于厦大,曾在菲律宾中华中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当时尚年幼的胡云豹,随父母回到祖籍地安溪县蓬莱镇上智村,曾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安溪一中。1959年,他从南安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安溪任教,在中小学从教32年直到1991年退休。出身于书香世家的胡云豹,在战乱时代父母仍坚持让他读书,从小教育他知识改变命运。
“小时候要走10多里的山路上小学,放学后帮家里干农活。”胡老说,童年的艰苦经历,使他对贫困生求学不易感同身受,退休后他到安溪县关工委无私奉献。
1995年开始,他挑起助学担子,此后四季无休,始终奔走在助学路上。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胡老,那个不管炎夏寒冬,总是带着装满贫困生材料的文件夹,在安溪各乡镇东奔西跑,核实贫困生情况,联系、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人。
写给胡老师的百封祝福明信片和信
24年牵线资助7000学子
学生要放弃他当面鼓励
常年为了搭建“助学桥”而奔走,胡老不辞辛劳,曾骑坏4辆自行车,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体力不支的胡老也改乘小车或步行继续助学路。
从最初1年资助20人,到如今每年要对接大、中、小学贫困生500多人,直到今年秋季大学新生入学,胡老24年里共计对接资助7085名学子,筹集善款2067.6万元。对每一名学子的帮助,改变的是他们的一生。
今年教师节那天,安溪白濑乡的陈小婷给胡老发来“教师节快乐”的祝福。小婷如今在福建师范大学就读大二,但如果没有胡老,她其实小学读完就辍学了。
小婷是一名孤儿,自幼由亲戚抚养,初中时胡老联系爱心人士资助她生活和学习费用。对每一位受助学生,胡老每学期都会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
小婷中考后成绩可以就读安溪一中,但胡老得知小婷因家境贫困濒临失学。胡老亲自赶去小婷家中做思想工作,鼓励她不要放弃学业,同时帮她联系资助者再圆读书梦。因为有胡老“一个都不能少”的执着,小婷最终走出大山,考上心仪的大学。
如今,胡老家里珍藏的感谢信、祝福明信片有好几百封,还有每年学生求学归来与胡老合影的照片。他们都是因为胡老改变了人生,有了更多追求和选择。
建微信群引导学生感恩
赢得众多爱心人士信任
“我会告诉受助学生,逢年过节要懂得问候爱心人士,向他们汇报一下学习情况。”除了每天忙着对接资助者和受助学生,整理助学材料,胡老还活到老,学到老,找晚辈学习用微信,并建立了十多个微信群,其中一个“爱心助学 济困育才”的微信群就有300多人。胡老想通过将助学与这种社交方式结合,让结对助学的通过微信有跟踪反馈,有联络互动,让助学双方都有更多的了解,加深感情,引导受助学生学会感恩。
24年来,胡老本人已经是一张助学名片,来自安溪、晋江、石狮、惠安等地的越来越多社会爱心人士,主动找到胡老表示愿资助贫困生。
就在今年春节前,在晋江打工的安溪籍苏女士特意拜访胡老找资助对象,胡老帮她对接安溪湖头的初二女生小苏。小苏的父亲年初不幸因脑梗过世,家中还有年幼弟妹,家庭困难。苏女士愿意资助小苏每年2000元直至高中毕业。
多年来,胡老不仅赢得众多资助者的信任和尊敬,也获得社会的认可,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五好家庭标兵”、福建“最美资助人”、“2018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
胡老也始终用爱心、善良传承好家风,用他的义行善举激励着子孙,接力投身公益,热心助人,日前胡老一家还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助学,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我做不动为止。”胡老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