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数说”泉州大变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70年工业经济飞速发展

时间:2019-09-21

台海网9月21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记者 罗倩雯 通讯员 姚艳蓉 陈进 蔡淑荟)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泉州工业经济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手工操作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已形成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传统、重化、高新在内“三大板块”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全省唯一 工业占比超50%的地市

新中国成立以来,泉州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浪前行,产业主导地位加强。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835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346.46亿元,增长52053倍,年均增长17.9%。

197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10亿元,比1952年增长13.2倍。改革开放以后泉州工业焕发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经济规模迅速壮大。1993年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06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18年突破4000亿元大关,2018年比1978年增长3952倍,年均增长23.0%。

随着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工业成为泉州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1998年起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超过50%,2018年工业增加值达4346.46亿元,占GDP比重由1952年的4.3%上升到51.3%,是全省唯一一个工业占比超50%的地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从无到有创新研发由少到多

新中国成立初期,泉州仅有织布、卷烟、锯木、铸锅等几个手工作坊。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泉州许多工业产品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2018年布产量75.78亿米,比1949年增长10447倍;发电量380.91亿千瓦时,比1949年增长76000倍;原盐产量8.45万吨,比1949年增长10.4倍;罐头产量26.14万吨,比1957年增长1443倍;原煤产量79.01万吨,比1957年增长76.7倍。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工业设备只有380千瓦发电机、12台简陋小机床、2台锯木大床、2台制冰机、24台发动机和80多台原始织布机。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达972家,比2004年增长7倍;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支出88.33亿元,比2004年增长22.8倍。

区域工业形成特色地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立足实际,奋力打造特色经济,促进多个特色地区经济形成并驰名海内外。

1.沿海地区(包含泉港区、惠安县、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在泉州工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1436万元发展到2017年11003.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2.3%。

2.山区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17万元、1978年1.08亿元发展到2017年1725.78亿元。

3.中心城区(开发区、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台商区)对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起重要作用。2017年中心城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488.22亿元,较2011年增长48.2%。2018年中心城区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6.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0.2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1952年的835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346.46亿元,增长52053倍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52年的4.3%上升到51.3%

沿海地区: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1436万元发展到2017年11003.50亿元

山区县: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17万元、1978年1.08亿元发展到2017年1725.78亿元

  • 上一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泉州举办“我和我的祖国”主题职工合唱展演
  • 下一篇:泉州南安:酒店前台卷款潜逃 民警两小时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