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教育难,用心就不难——对话三明市市长余红胜

时间:2019-09-21

  台海网9月19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今年全国高考三明包揽文科、理科、艺考美术专业全省第一名,本一上线率,清华北大上线人数,国美、央美、中戏等一流艺术院校上线人数均创历史最好成绩;今年全市中考成绩城乡差距全省最小;全市基础教育入园率、入学率、巩固率等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初中“壮腰”工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省委改革试点项目,三明是全省唯一入选“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的设区市。

  作为山区市的三明,经济发展水平、硬件设施配置相对不高,教育工作却能风生水起,令业界印象深刻。这一进步和改变,在我们与三明市市长余红胜关于办好教育的对话后,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

  教育难、教育难,大家用心就不难

  “办好教育,需要一份情怀,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懂教育、爱教育、用心抓教育。”余红胜说,党中央对教育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大力抓教育,三明历来尊师重教,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不管领导怎么变,对教育的关心始终不变,常问教育事、常进学校门、常交老师友。尤其是近年来三明着力建立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即市县主要领导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育工作、开展一次教育专题调研、组织一次教育座谈会、分管领导原则上走访一遍辖区学校、经常联系一批名师名校长、挂钩推进一批教育重点难题,及时倾听教师呼声,多为教师排忧解难。领导真心实意抓教育,全社会一起重视教育,让三明教育发展呈现出有特色有成效的变化。

  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投入的民生工程

  “办好教育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三明,其他支出可以压缩,但教育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余红胜说,三明是老区苏区,财力比较困难,但是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毫不吝啬。这些年来,教育投入持续高增长,从2013年的35.3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60.77亿元,年均增长11.47%,远远高于财政收入增幅。在项目建设等方面全力保障、大力支持,促进更多资源向教育优先集聚。

  有了好教师,才有好教育

  “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对于山区教育来说,必须把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并着力解决‘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一样’问题。”余红胜说,虽然三明教师工资待遇总体水平不高,但2016年以来,三明制定了《三明市基础教育工作绩效考评指导意见》和教育质量、培优补差、班主任、名师名校长等4个考评办法,全市每年追加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同比增长了30%以上,并差别化激励。最近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建立教师职务晋升机制、表彰奖励机制、放宽职称评聘机制等措施,充分激活调动了教师这一“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们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教育发展难点痛点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破解?向改革要动力、要成效。” 余红胜认为,这些年,三明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建立了三大机制,有效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几大瓶颈:为破解“跨片择校热”和小初高衔接不连贯难题,创新建立以“总校制”改革和“强基、壮腰、筑梦”三大工程为内容的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目前全市组建49个“总校制”学校,带动119所学校;为破解名师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偏少难题,创新建立以与厦门和北京教育协作为内容的教师协同培养机制,近3年来三明市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增加了七成多;为破解“干与不干一样”问题,创新建立了以“1+4”为内容的正向激励机制。通过这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三明教育发展不仅越来越有活力,群众获得感也越来越多。

  “教育问题是绝对不允许‘等一等’的。”余红胜说,三明教育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仍有不少差距和短板,所以,无论现在和未来,办好教育始终是党委政府应该担负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 上一篇:牢记嘱托做实“四篇文章”建设新时代新三明
  • 下一篇:发展加速度 奋进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