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合龙段钢桁梁在吊装中(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随着一段长17米、重473吨的钢桁梁被精确固定到位,16.34公里长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25日上午合龙,意味着中国建成了世界最长跨海公路铁路两用大桥。
蓝天白云下,大桥如巨龙般蜿蜒屹立在碧海之上。劳动模范代表为大桥合龙剪彩,人群发出阵阵欢呼,烟花空中绽放,五星红旗在风中招展。
“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高兴!”中铁大桥局副总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立超说。
这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合龙贯通庆祝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大桥将福州长乐与中国第五大岛平潭连接起来,从而将“十三五”规划中的北京至台湾高铁修到了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福建平潭,距台湾新竹只有68海里。
大桥所在的台湾海峡是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的世界三大风暴海域之一,全年6级以上大风天逾300天。桥址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要道,水下有10余处古沉船遗址,是海况恶劣的明证。
2013年大桥开建以来,建设者向这个风大、浪高、流急、岩硬的“建桥禁区”发起挑战。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合龙段钢桁梁在吊装中(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工程师们研发新型液压钻机,创纪录地将直径4.9米的桥梁钻孔桩打入坚硬如铁的岩石海床。
桥梁沿线布置数十台风速仪、波浪仪、海流计,可以精确预测5天内风、浪、流状况,帮助建设者抓住了宝贵施工窗口。
“全年只有约120天适合施工,我们得想办法减少现场施工。”大桥总工程师王东辉说。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合龙段钢桁梁在吊装中(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他们在几百公里外的工厂生产预制钢桁梁,然后海运至桥址,用大型浮吊把它们一一组装起来。承担施工任务的中铁大桥局专门研发了“大桥海鸥号”浮吊,其起重力达3600吨,相当于2400辆轿车的重量。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世界在建桥梁中难度最大的。”王东辉说,大桥建成后会安装3.5米高的风屏障,保证车辆在十级大风中安全通行。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三座航道桥之一的鼓屿门航道桥的钢桁梁在吊装中(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大桥上层为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高铁,是88公里长的福(州)平(潭)铁路“咽喉”。大桥预计明年正式通车。
中国于2010年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探索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大规模基建和开发随之展开。数以千计的台湾人来到这个新兴城市生活兴业。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成功合龙贯通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大桥把平潭带进高铁时代,让台胞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在平潭创业的台湾青年陈建翔说。
中铁大桥局的建设者们在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鼓屿门航道桥施工现场举行成功合龙贯通仪式。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中铁大桥局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后,中国不断创造世界桥梁建设纪录,包括港珠澳大桥在内的巨型大桥在江河湖海、群山沟壑间架起,为经济发展畅通了动脉。
“一座座超级大桥,正是新中国70年巨变的缩影。”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刘自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