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漳州“纸话 ”情报 让日军束手无策

时间:2019-09-26

  台海网9月2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王龙祥蔡力见习记者焦修博郑滢媛文/图)“纸话”又称“蛇话”,是反切语。据漳州市云霄县志记载:云霄称撮口词为“纸仔话”或“蛇仔话”。切音时,韵母在前,声母在后,如“食”tsia,撮口词为lia tsi,听者要把它翻过来变成tsi 与lia反切成为tsia。

  抗日战争期间,在漳州电报局工作的杨金龙就用这种极少数人使用的“密语”,发送抗日情报,即便被日军截获他们也不怕,因为日军对这种神秘的语言束手无策,根本无法破译。

▲这栋小洋楼,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漳州电报局的办公地址

开篇语

  美国大片《风语者》,讲述了二战中美军征召29名印第安纳瓦霍族人,并训练他们用他们的语言作为传递情报的密码。

  而在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漳州市区及当年活动在云霄乌山革命老区的抗日战士们,也用当地的一种方言“纸话”传递情报,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贡献。

  “纸话”,是旧时漳州民间流传的一种“密语”,知者甚少。正是这种很少人知晓的民俗语言,在战争时期发挥着巨大作用。

  近日,72岁的漳州市自动化仪表厂退休干部杨高陞在微信公众号“悦色书声”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纸话”的文章,再次将“纸话”拉进人们的视野。

  据杨高陞文中描述,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兵用“纸话”传递情报,让日本兵无法破译;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漳州地下党、龙师进步学生相互联络时,也曾采用这种“纸话”进行联系。

  如今,“纸话”已经没有了使用的空间,能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濒临失传。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种为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民俗语言,已被收录进国家语言库,得以永久保留。

  近期,导报记者辗转漳州市区和云霄县多个村落,寻找“纸话”的传承人,揭开“纸话”的神秘面纱,并推出系列报道《寻找漳州“风语者”》,还原那段珍贵的历史画面。

得以保留的“楼仔”藏着一段抗日历史

  位于漳州市区西郊的西院村,现在因开发,大部分民房已经拆除,不过,在一片废墟里,还耸立着一栋两层高的小洋楼,四周院墙环绕。

  这栋小洋楼外墙是典型的闽南红砖结构,不过,洋楼的门窗,则是南洋风格的式样。

  23日下午,导报记者在杨高陞老人的指引下,来到这栋小洋楼,当地人称之为“楼仔”。

  只见洋楼大门紧锁,透过已经破损的窗户看去,里面是一片废墟,早已无人居住的迹象。在房间的墙壁、房门上,“革命”的字样仍清晰可见。

  据杨高陞介绍,这栋小洋楼就是“楼仔”,“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后来父母才搬到市区去的”。

  杨高陞介绍说,这栋洋楼是早年在南洋闯荡的杨姓族人回乡修建的,具体是哪年修建,他也不清楚。

  “这栋小洋楼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漳州电报局的办公地址,现在是漳州为数不多的与抗战有关的遗迹,前些年重建西院生态园时,西院村被拆迁,因有这段抗战史实,这座‘楼仔’得以幸存。”杨高陞说,今后,当地政府还要将这栋楼修旧如旧,建成革命历史教育基地。

用“纸话”传递情报被日军截获也不怕

  “我二叔杨金龙当时就在电报局工作。”杨高陞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漳州市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轰炸。当时,漳州市电报局为了躲避飞机轰炸,便把位于市区的电报局搬迁到了西郊的西院村办公。

  “据说当时漳州电报局就是以‘纸话’的发音编成密码,发送有关抗日的情报,这些情报被日军情报机关截获,可日军总是苦思冥想,无可奈何,无法破译。”杨高陞说,他的二叔杨金龙也曾因为用“纸话”成功传递了重要抗日情报而荣立一等功。

  此外,杨高陞介绍,《先朝纪事》中曾有记载,上世纪30年代,在漳州从事地下工作的彭冲等中共地下党员同样使用“纸话”作为约定联络地点的暗语;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漳州地下党、龙师进步学生相互联络时,也曾采用这种“纸话”进行联系,“当年在云霄乌山活动的红军游击队,也同样会使用‘纸话’进行沟通”。

▲三位老人在用“纸话”聊天(左起依次为郭金瑞、杨高陞、陈泽民)

3老人们用“纸话”交流听蒙了周边人

  23日下午,杨高陞再次约了78岁的郭金瑞老人和80岁的陈泽民老人一起,在漳州市中山公园内聊天。不过,他们三人聊天用的语言,让周围的人都感到很好奇。“这是什么语言呀,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呢?”年轻的小郑也是漳州本地人,可她愣是被三位老人的语言听蒙了。“我们讲的是‘纸话’。”杨高陞说,目前漳州市区能讲“纸话”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而且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都是从小听大人们在讲的时候,觉得有趣,就学了,没想到也很快就学会了。退休后,我开始研究这种语言。”杨高陞说,要想学“纸话”,首先得学会闽南话。

  对于“纸话”的渊源,杨高陞认为,一千多年前生活在福建的原住民,长期以来将蛇作为信仰的图腾,故“纸话”其实正确的读法应该为“蛇话”。至于如何由“蛇话”演变为人们现如今所讲的“纸话”,杨高陞表示:在闽南话中,“蛇”字读为“zuǎ”,“纸”与“蛇”闽南话是谐音,故被后人音译为“纸话”。

  对于近代“纸话”的发展历程,杨高陞告诉导报记者:早在上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民俗学家容肇祖便曾在其文章中提到“纸话”。在当时,“纸话”通常被充当漳州本地生意人之间的沟通暗语,为了防止“商业机密”泄露,生意人大多用“纸话”交流。

  • 上一篇:漳州:抱着六个月宝宝 第一博就拿下状元
  • 下一篇:漳州数千师生唱响《我爱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