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这款美食只在今天卖!老福州过重阳节的方式你知道吗?

时间:2019-10-08

  台海网10月7日讯 据福州新闻网报道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7日迎来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

今天是重阳节,我们福州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携蔗登高 小孩子快快长大

  登高最早是来源于后汉桓景登高避祸,一直以来都是重阳节重头戏,从意义到形式都有着福州特色。

  意义:小孩子要快快长高

  别人家登高大多是希望能身体健康,但老福州人在重阳节时讲求老少同乐,传说重阳节这天带着孩子登高,小孩容易长高。这也是它形式与别人有所不同的原因。

  形式:携蔗登高、爷爷带孙子去登高

  甘蔗寓意“节节高”,带着甘蔗登山有生活美满、节节高升的意思。像过年时也会买甘蔗回去,保佑孩子快长高。

  而且,你知道么?闽越王无诸对重阳登高也相当重视!

  据《三山志》载:汉闽越王无诸于九月九日登高福州于山,并宴集群僚,故于山也称作“九日山”。

  早前因交通不便,老福州人对登高的地方也各有偏爱。

  《福州地方志》述:“九日登高,以大庙山与乌石山、于山为最多,儿童放纸鸢(风筝),士大夫则仿古遗事,相约游山饮菊酒。”

  城里的人登高地点在乌山、于山,台江区登高地点在大庙山,而仓山区登高地点在烟台山。

  不过,最为热门的是大庙山。据说那里原有一块“天星落地”石,又被称为“登高石”,传闻在九月九时,小孩子往上一登,就会长高,大人也会延年益寿。因为人流量大了,那边的商贩也就多了,通往山上的石阶被挤得水泄不通。

  放纸鹞 “灾殃”随风而去

  如今常用的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呼,而在五代以前,北方人称风筝为“纸鸢”,南方称其“鹞子”。老福州人则称之为“纸鹞”,既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又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其中,“纸鸢”又音同“灾殃”(福州话),纸鸢断线飞走就等于“灾殃”随风而去。因此,福州重阳放纸鸢有和气驱灾的含义。

  旧时,重阳节还没到,老福州人就会开始做“纸鹞”,大都是用纸、竹篾做成的,高档的是用绢布,形状各异,有画龙头,有画蝴蝶,还有画八卦鹞。50多年前,一个风筝才1块钱哦!

  而且福州的重阳节前后多是“九月乌”天气,多云少雨,在乌山的邻霄台、南校场(今五一广场)、大庙山等地都适宜放纸鹞。

  吃九重粿 1年只卖1天

  九月九登高,因福州方言“高”与“糕”是谐音,因此,节日期间,福州还有一种特制的糕点,称“九重粿”,又叫登高粿、重阳粿、菊花糕。

  九重粿用米浆和红糖制成,共计9层,出笼冷却后再被切成三角形或者菱形,从断面看九层红白相间,因为制作繁琐,1年只卖1天。在重阳当天,边吃边登高,寓意节节高和登高消灾之意。

  旧时,每块九重粿还会插上彩色毛边纸做的的纸旗,小三角、波浪形的都有,顶端用红糖与锡纸做成一个球,风一吹特别好看。小孩子超级爱!

  祭墓 每逢佳节倍思亲

  福州重阳节还有祭祖墓的习俗,与清明的祭坟,合称春秋两祭。《长乐县志》记载“重阳必祭墓,谓之秋祭”。

  当然,也有人在家里过重阳节,祭祖的供品必有九重粿,还有猪、羊、鱼肉及酒水等,上供后合家聚餐。

  现在的重阳节还被赋予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将重阳定为“老人节”,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

  重阳节到了,关爱需及时,尽孝要趁早!

  • 上一篇:“十一”黄金周旅客发送110万人次 7日福州火车站迎返程高峰
  • 下一篇:福州火车站迎来返程高峰 今天加开66趟高铁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