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 泉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37倍

时间:2019-10-0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1.16亿元到3407.89亿元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37倍

台海网10月6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记者从日前市统计局发布的泉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了解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泉州消费领域发生历史性巨变,消费日益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消费总量持续扩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副产品以统购统销为主,消费品实行调拨分配,大多凭证定量供应,市场处于全面紧张状态。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给消费市场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商品短缺和凭证供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消费需求强劲,购销活跃,消费总量持续扩大。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五”至“五五”时期年均增长5.4%,从1981年“六五”时期开始,连续38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先后于1985年、1994年、2009年分别跨过10亿元、100亿元、1000亿元大关。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达到3407.89亿元,比1949年的1.16亿元增长2937倍,年均增长12.3%。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品零售额3917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多2703元,比1949年增长825倍,年均增长10.1%。

个体商户增长50.9倍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私营个体商业户仅7509户。1988年,个体工商户达5万多户。到2018年年底,全市商贸个体商户已近39万户,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50.9倍。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全市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商业机构数占商业企业机构总数的71.9%;2018年,全市国有和集体控股的商业企业数仅占商业企业总数的0.56%,比重下降了71.3个百分点。

从经济成分占比看,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商品流通体系日益完善。2018年,全市私人控股企业数量占该行业限额以上企业总数的91.7%,国有控股企业数占2.4%,集体控股企业数占0.8%,港澳台商控股企业数占1.1%,外商控股企业数占0.5%。

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消费品市场逐步实现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市场主体的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拉动经济增长、缓解经济波动的“稳定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2018年,全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843.1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9.9%,比1982年提高2.3个百分点。

批发零售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4年的8.7%,提升到2017年的9.5%,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特别是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企业经营方式多样化

70年来,泉州市的企业经营方式日益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百货商店、副食品商店、供销社门市、国营饭店等单一渠道管全了百姓吃穿用商品的买卖。

改革开放后,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商业企业经营形式发生巨大变革,传统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仓储会员店、便利店、专业(专卖)店等新兴业态发展迅猛。

到上世纪90年代,晋江的鞋帽、陶瓷、纺织品、食品罐头,石狮的服装,南安的水暖器材,鲤城的汽车配件,德化的瓷器等市场已形成较大规模,整个消费品市场群星汇集、欣欣向荣。

2018年,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中,百货店47家,实现零售额30.0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9%;超市及大型超市64家,实现零售额59.43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专卖店383家,实现零售额347.79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2%;专业店375家,实现零售额334.6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8%。

连锁商业从少到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2018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餐饮企业连锁经营门店总数达1336个,实现零售额165.61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9%。(记者 蔡紫旻 通讯员 吴彦珺 汪江洋)

  • 上一篇:“感党恩、庆国庆、增团结” 闽藏少年儿童手拉手共成长
  • 下一篇:10月15日起,泉州市试行建筑业企业年度投标保证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