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我的国庆故事】他的出生与退休,都与国庆结缘

时间:2019-10-08

昨日,陶店军坚守在最后一班岗位上。  

编者按

台海网10月2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唱出了每个国人的心声。我们都是国家强大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值此国庆之际,本报推出“我的国庆故事”系列报道,讲述一些平凡人物在国庆这个特殊日子的特殊经历,或挖掘他们与国庆的特殊故事、特殊记忆等。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这些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平平凡凡,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与祖国共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他出生于1959年国庆期间,今年国庆将退休。在铁路部门工作的35年来,他的生日都是在岗位上过的。他见证了中国铁路从蒸汽火车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再到动车的变化,也见证了泉州火车站从一开始的每天30多趟次列车到目前的230多趟次的变化。他就是泉州火车站工会主席陶店军。□记者 吴志明 文/图

出生于国庆期间 生日都在岗位上过

“请出示您的证件。”昨日上午,火车站人头攒动,陶店军和同事站在车站候车室内,忙着对进京的旅客进行二次安检。他认真核对证件和车票,并不时询问,直到确认了才放行。

当天是陶店军退休前的最后一天当班,今天起,他将离开为之付出了9年的泉州火车站,也将离开工作了35年的铁路部门。

陶店军是安徽泗县人,出生于1959年10月2日,1984年从部队退伍后到铁路部门房建段工作,从事车站站台、职工宿舍等的建设维修。他干过泥瓦工,当过油漆工,后来主要负责水电方面的工作。因为建设需要,他先后在上百个车站待过。

“我可是铁二代。”陶店军笑着介绍,他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到铁路部门工作了三十多年。受到父亲影响,他们四姐弟中有三人在铁路部门工作。

出生于国庆节期间,就注定他的生日都要在忙碌中度过。他表示,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2010年之前他的生日都是在铁路沿线过的,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电气化改造时期,时间紧,任务重,“旧线路早上撤下来,晚上就得保证可以供电,事情一忙经常都忘了过生日。”

见证中国铁路发展从蒸汽机车到动车

“我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动车组时代,亲身感受到了中国铁路科技的飞速发展。”说起中国铁路发展,在铁路部门干了一辈子的陶店军感慨万千。他说,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蒸汽机车,由于机车运行需要靠烧煤提供动力,所以车头里堆放了许多煤,要靠人力一铲子一铲子不停向锅炉里添煤。所以那时候车上会有一个司炉、一个副司机、一个司机。

上个世纪90年代,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慢慢取代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靠燃烧柴油产生动能,电力机车则使用的是电力,因此需要对各个车站进行电力化改造,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几年时间内他和同事都奋战在各个车站上,先后在上百个车站待过。说起电力电线的变化,他如数家珍,“一开始是拉瓷瓶线,后来发展到槽板线,再到护套线,到上世纪90年代左右全部改造成暗线。”

到了新世纪,动车组开始出现,火车时速从一开始的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发展到“复兴号”动车组时速高达350公里,“从火车头的变化,我感受到中国铁路发展的日新月异。看到一列列动车组穿梭在祖国大地,一种发自肺腑的自豪感油然升起。”说到这,他一脸激动。

见证泉州火车站成长从每天30多趟到230多趟

2010年陶店军来到泉州时,泉州火车站刚建好。当年4月26日,泉州站正式建成并通车。这一天,时速200公里的“子弹头”取代了“哐当”作响的“绿皮火车”,福厦动车组成为铁路的“新代言人”。

随着泉州站旅客量一天天增加,他和很多同事的节假日基本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如今,看着即将告别的工作岗位,他十分满意,因为他有幸见证了车站的快速发展:随着福厦、龙厦、向莆铁路相继开通,尤其是2013年12月厦深铁路的全线开通,泉州市民搭乘动车前往的地区越来越多,泉州站出行的客流不断增加。9年来,泉州火车站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只有30多趟次列车、发送2000多名乘客,到目前的每天230多趟次、日均发送旅客2.5万人次;从一开始只能直达上海、福州、厦门,现在已经可以北上至上海、天津、北京,南下至广州、香港,西至重庆、贵州、云南等,并实现全国大部分大城市“当日达”……

  • 上一篇:一家五代从戎 90岁泉州阿婆喜看阅兵
  • 下一篇:泉州6名民兵参加国庆阅兵:为这一分多钟,所有付出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