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昭:队伍走过天安门才算放心
今年39岁的林德昭是第909医院副院长,曾长期在作战部队的他,是“优秀四会”教练员、训练标兵,还被表彰为原南京军区“东线尖兵”,在队列训练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今年2月份,林德昭奉命担任联勤保障部队方队主教练,不仅需要负责整个方队的组建工作,还要负责从招聘仪仗队教练、设置训练场地、制作专项训练器材、组织队员报到、人员复查精选到展开基础训练、进驻阅兵集训点,再到展开合练演练,直至昂首挺胸走过天安门。
联勤保障部队主要由仓储、卫勤、运输投送等力量构成,这个方队除2名将军领队外,350名队员都是从保管员、驾驶员、炊事员和卫勤人员当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尽管如此,由于联勤保障部队大多从事后勤方面的业务性工作,这些队员的整体训练素质跟作战部队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训练起来无疑难度更大,加上又是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所以在长达7个多月的时间里,林德昭身上的责任一刻都不敢松懈,“只有队伍走过天安门才算放心”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完成这项艰巨任务,他给自己定下了“脸黑心黑”的规定——训练任务要不折不扣完成、训练起来更是不能讲半点情面。在近乎“魔鬼式”的训练中,队员们平均每天的训练步数都在25000以上,练步幅要求走一百米偏差不能超过10厘米,组织标兵考核在场地上铺沙子"留迹为证",训练场上卷尺和扩音器不离身,随时卡量,随时纠正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联勤保障部队方队从首次参阅毫无基础,到多次获得优胜方队、稳居一流方阵,最后所有队员在天安门圆满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马赵鑫:总感觉教练盯着自己
马赵鑫毕业于西安邮电大学,他在阅兵中的位置是文职人员方队九排面23号。他依稀记得今年4月14日那天上午,因为他的胸脯较小,便被三军仪仗队的教练们在肩膀上绑了铁质十字架。当时参加训练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的训练都是以军姿为主,从最初的十多分钟逐渐强化到将近两个小时。早饭后在宿舍谈笑风生的景象这时消失殆尽了,取而代之的是脸上豆大的汗珠和被教练强行纠正孤僻动作而产生的身心不舒服感,下额线、胸线、后帽线、脚线、帽檐帽徽线就像钢铁牢笼一样,将每个人都牢牢固定住,一个个被汗水浸透的人都把重心放在脚趾头前面才勉强维持到贴线。虽然整个方队有多达450人,教练却只有14人,可马赵鑫总觉得一直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余光瞥到正前方队友被背包绳绑的裤子变形的双腿,有的队员身上则夹满了扑克牌,还有不明方向传来的训斥声和皮带接触身体的浑厚声,这其实只是普通一天训练的写照。
在这200多天的漫长考验中,天天有评比,周周有考核,训练中自我加压是常有的事。多少次他会因周身的酸痛甚至抽筋在半夜惊醒,却害怕睡眠不足影响训练而强迫自己睡下;多少次因数以百计的踢腿摆臂拼尽全力到精神恍惚,却在听到教练的点名表扬后瞬间满血复活;多少次面对个人失误、排面成绩不理想,而难过到把眼泪混进汗水中不被察觉;多少次在整容镜前纠正孤僻动作、口是心非地抱怨加练,然后攥紧拳头暗暗使劲。一次参阅,一生光荣,从现役军人的绿军装到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孔雀蓝,变的是服装、身份,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责任与担当。
张郃:训练起来衣服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张郃毕业于空军军医大学,他的位置在文职人员方队九排面15号。他说自己最难忘的记忆有两个时间。第一个是三伏天期间,火热的太阳将远处训练场柏油路地面晒得扭曲了,他穿着全套训练服受阅皮靴与烈日抢时间。尽管脚掌隔着厚厚的鞋底,却依然能感受到来自地面的热量,阳光像火焰一样炙烤着皮肤,黝黑的脸上挂满的汗珠却怎么也不能被太阳晒干。身上的衣服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汗水浸透了衬衣裤子,顺着腿在地面上流下积成一滩水。在训练的日子里,为保持生理上的水盐平衡,队员们经常是一边灌水一边吃咸菜,不断挑战生理的最大极限。
第二个时间当属中秋佳节,在万家团聚共赏明月的那一天,由于临近国庆,全体文职队员还是进行了全天训练。当一轮明月在阅兵村上空高挂时,他们在训练场上热情不减,挥洒汗水,用严整的作风纪律,提高的动作水平为万里之外的家人奉上独特的中秋之礼。都说“小家不圆大家圆”,他想在那一刻自己已经和全国人民这个大家庭团圆了。
徐祥鸿:正步走过天安门觉得自己光芒万丈
徐祥鸿毕业于陆军军医大学毕业,他在文职人员方队九排面19号。他说自己最激动的是10月1日上午11点42分,当时阅兵任务已经圆满结束了。但在返回阅兵村的客车上,他激动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不断闪现着长安街上整齐的方阵、先进的武器装备……出场即震撼,亮相即精彩,天安门前徒步方队昂首阔步,短短的96米、128步、66秒背后是每名受阅队员奋战了7个月、208天的丰硕成果,是洗得泛白的衬衣和摆臂磨破的裤兜,是双脚厚厚的老茧和一张张黝黑的脸庞,是所有教练员和保障人员共同铸就的辉煌。或许人一生中大多时候都在为他人的精彩鼓掌,但当正步踢过天安门,于万众瞩目中接受排山倒海般掌声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是光芒万丈。
徐佳旺:曾因基础薄弱险些被淘汰
徐佳旺是第909医院参阅人员中年龄最小的,1996年出生的他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所在的位置是文职人员方队12排面21号。他说10月1日走过天安门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是无比激动与自豪,虽然这样的场景无论是在阅兵村里还是在长安街已经演练过许多次了,但当那一刻到来时,还是没能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与泪水。 徐佳旺是第三批被选拔出来的队员,参训时间相比其他队员要少一个月,当时训练进度已经开始进行到正步一步一动训练了,而他才开始进行最基础的军姿训练。由于基础薄弱,每次摆臂踢腿徐佳旺坚持不了几动就晃倒,脚踝也跟着发肿起泡。直到通过一个半月的苦练磨合,总算是跟上了整个排面的进度,也摆脱了被淘汰出局的命运。等到进入阅兵村后,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正处于由单排面训练向中队及方队合练的过度期,属于训练量最强的时候,也是从那时起,北京7月的太阳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基本上都是“出操一身汗,收操一身碱”。每当正步摆臂时,手套上的汗总是会不自觉地甩到别人的脸上,每次军姿训练都看着汗水从帽檐前端往地上滴,感觉这半年流的汗水是过去20多年的总和。然而当第一次听到国旗护卫队的铿锵步音与礼炮轰鸣声时,以及游行群众掌声呐喊欢呼声时,他的心里感到了无比光荣,觉得以前的苦练都是值得的。在他看来,阅兵不仅仅是阅个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阅的是人民军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不屈不饶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