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山上,石林密布镶嵌在绿植中,美不胜收。蔡起辉/摄
台海网10月18日讯 据平潭时报报道 近日,记者从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依托平潭丰富的地质资源,实验区管委会已批复《福建平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8—2032年)》(以下简称“《规划》”),通过盘活实验区海岛地学旅游资源,将平潭地质公园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以海岸地貌为主的科研科普基地和地学旅游胜地。
批复要求,要坚持“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保护好区域内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同时完善配套设施,增强地学旅游吸引力,将平潭地质公园打造成知名的地质旅游景区,助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
《规划》对地质公园范围和遗迹保护区进行了科学合理的优化,公园总面积37.30平方千米,包括南、北两个园区和8处重要地质遗迹点。
其中,平潭北园区面积为27.55平方千米,西至小练岛西侧,东达东庠岛,北边以青峰村环岛路为界线,南至龙北村的海岸带,主要以大练岛上火山岩构成的月举岬角、岭下岗岩海岸海蚀遗迹、王爷山仙人井海蚀天窗、龙王头沙滩等遗迹为保护核心,以沿海岸为走向,保护地质遗迹景观和防风林带等。
平潭南园区面积为9.27平方千米,西至建民沙堤,东至将军山青观顶海岸,北至潭角尾,南达海坛天神的海岸带,主要以将军山、草屿为保护区,保护海岸的自然地质地貌景观。
另外8处重要地质遗迹点总占地面积0.48平方千米,分别是“半洋石帆”海蚀柱、“千层石蛋”球状风化、沙地底砂丘、南寨山、猴研岛、建民沙堤、牛脊山、“海坛天神”穹状山丘。
《规划》提出,要建设地质博物馆、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设置地质遗迹景观解说牌灯。地质博物馆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展示区域地质地貌特点,向游客普及地学知识。
平潭国家地质公园是环岛路以外沿海岸线地质遗迹相对丰富集中的区域以及主岛外围的岛链的部分区域。以丰富典型的海蚀地貌、海积地貌和突出的海蚀遗迹为主,花岗岩地貌和火山岩地貌为辅,兼有海洋文化遗存和石厝群落等人文景观的综合性海岛地质公园。
平潭地质公园于2015年经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原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评审,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2018年3月16日,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批准平潭地质公园为第八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