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先生一家与张老先生后人认亲现场
台海网10月1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林晓琪通讯员戴晨旭朱妍文/图) “真的非常感谢平和民警,如果没有他们,我就没法和失散数十年的湖南亲戚团聚。”10月14日,今年75岁的平和居民张湘民非常激动地向导报记者说道,等他有时间,也要带上他的后代子孙,到湖南去看亲戚。
原来,一对湖南抗战老兵兄弟失散数十年,10多天前,湖南亲戚跨省到漳州平和寻亲,虽一波三折,但最终在平和民警的帮助下,失散了近一个世纪的亲人终于在平和县小溪派出所团聚了。
圆外公遗愿,跨省到平和寻亲
事情得从10月3日说起,当日上午9时许,湖南市民董先生带着其60多岁的父母亲来到平和县小溪派出所,请求帮助寻找八十多年前投笔从戎、随军南下抗战的亲人,圆其外公遗愿,让失散多年的家人团聚。
得知相关情况后,派出所立即组织相关社区民警,全力协助董先生开展寻亲工作。
经了解,董先生要寻找的亲人系八十几年前投笔从戎、随军南下的抗战老兵,后定居在平和县,系其亲叔公。起初,董先生的外公还与其保持书信往来,但碍于当时通讯设备匮乏,逐渐断了联系,其外公四处打听,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这位远在福建平和的亲大哥,甚至在弥留之际,仍念叨着一定要找到这位亲人。
历经一波三折,终于找到亲人
之后,董先生向小溪派出所民警提供了寻亲的相关线索:老人在福建的姓名叫张某,原籍湖南常宁;其妻子名叫黄某花,系平和本地人,儿子叫张湘明。
在掌握了这仅有的几条线索后,民警立即通过相关户籍档案信息开展调查,但并没有与线索相符的人员。
社区民警并未就此放弃,她将仅有的几条线索重新梳理了一遍:此次前来寻亲的董先生一家均为湖南人,他们所了解的关于叔公一家的信息均来自其外公口述,南北地域有别,口音差异较大,存在音译现象。董先生的叔公生于战争年代,那个年代身份信息未完善,老人身份信息可能在系统中没有记录,重点应该从老人的儿子张湘明入手,民警由此分析张湘明的身份线索极可能出现音译现象。
民警尝试用那个年代取名常用到“国”、“军”、“民”等字眼进行查询,再逐一排查每个名字的家庭人员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民警找到了身份证信息为:平和户籍地居民“张湘民”,75岁;父亲:“张某”,1919年出生;母亲:“黄某花”,1929年出生,平和本地人。这些信息与董先生所提供的身份信息高度吻合!
两兄弟失散数十年,后人终团圆
随后,民警拨打电话联系张湘民,询问其是否有湖南亲戚,得到肯定答复。当日中午12时许,张湘民在其女儿的陪同下,带着父亲张某照片资料到派出所进一步做寻亲确认。在派出所见证下,董先生一家人与张湘民一家通过查看照片、口述信息,最终确定是互相要找的亲人。两家人紧紧握住双手,激动万分。“我的父亲在1956年就去世了,一次偶然,我在抽屉里,见到父亲的笔记本,有好几页是记录湖南老家的事情,上面还有湖南亲戚的名字和地址,这时,我才知道我在湖南还有2个叔公和2个姐姐。”张湘民说,当时通讯不发达,加上他也还很小,在父亲去世2年后,他曾经连续写了2封信寄到父亲笔记本上的地址,可都被退回来,他只好放弃寻亲。没想到,这魂牵梦萦的一刻竟然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