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25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泉州中山中路192-1号和192号的新华书店,是一栋中山路上少见的4层楼,这栋大楼建成于1975年,临街的上面两层没有设置门窗,整面墙上写着“新华书店”和中文拼音,显得气势恢宏。
中山路的新华书店深刻影响泉州人的生活,从1956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在这几十年时间里,泉州读书人的精神食粮,几乎是来自新华书店。
艰辛创业,激发读书热潮
▲1978年初,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泉州的庆祝队伍走过中山中路,旁边新华书店也挂出了庆祝会议胜利召开的标语。(黄强/供图)
据泉州市新华书店工作人员介绍,全国的新华书店最早出现于1937年4月,已有80多年的历史。福建省新华书店1949年9月在福州开业;两个月后,泉州新华书店于1949年11月成立,到今年已成立70周年。
随着管属的改变和行政区域调整,泉州市新华书店曾四次易名,新中国成立初期称“泉州新华书店”,1950年改称“新华书店泉州中心支店”,1960年改称“晋江地区新华书店”,1985年改称“泉州市新华书店”。
▲2002年中山路新华书店举办沪版、京版图书展销会,这时书店大楼的立面已改造。(泉州市新华书店/供图)
1949年泉州解放后,泉州军管会文教处指派庄建国负责筹建泉州新华书店。当年10月,此前由国民党官办的泉州日报社和印刷厂移交给书店,其中中山路的泉州日报社社址供新华书店使用。
1949年11月1日,泉州新华书店宣告成立,庄建国任首任经理。据书店老员工回忆,开张营业那一天,书店热闹非凡,泉州读者纷纷拥入,争相选购,书店全体人员出动接待读者。当年发行的图书有马恩列斯著作、毛主席著作和政治、文艺读物等150多种。
久旱逢甘霖,革命书刊的发行,激发了泉州人民的读书热潮。比如安海几所学校买到了《白毛女》《刘胡兰》《王贵和李香香》等剧本后,迅速组织排练演出,当时观众人山人海,轰动一时。
1949年11月底,庄建国调离,陈若愚继任经理。1950年,泉州新华书店开始筹建各县新华书店,各地新华书店随之纷纷开业。
为兵服务,冒着炮火前行
▲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读者在义全街新华书店内选购图书,上面还写着“知识就是力量”的标语。(泉州市新华书店/供图)
泉州市新华书店还有一段独特的历史,值得和平年代的人永远铭记。
泉州地处我国海防前线,上世纪50年代,沿海大军云集,金门岛炮火纷飞,泉州书店的同志发扬新华书店的传统,深入战争前沿,为广大军民提供文化食粮和精神武器。
1949年冬至1950年春,国民党战机频频空袭泉州市区和沿海地区,泉州书店的同志不顾战火危险,带着图书到郊外部队驻地供应,发行毛主席著作和反映革命斗争的图书,战士们纷纷说:“这是送给我们的精神武器。”
泉州安海、石狮分销处的同志更是不辞艰险,多年来经常冒着炮火,渡海上大嶝岛,到莲河、奎霞、石井、东石、围头、金井等前沿阵地送书,受到广大指战员的热烈欢迎。书店的服务工作受到部队领导机关的重视,特地投稿《福建日报》,赞扬泉州新华书店姚清洁等同志为兵服务的事迹。
1953年姚清洁光荣出席全国文教系统先代会,毛主席还接见与会代表,并合影留念。1952年李祖景、黄春富被评为全省书店系统首批积极工作者,黄春富出席华东新华书店先进工作者代表会。
泉州书店长期保持为兵服务的精神,流动供应没有间断,还在许多军人服务部设立图书专柜。
曾任泉州市新华书店书记兼副经理的离休老干部李祖景,出生于安海镇,是1949年9个参与筹备泉州新华书店的人员之一,1990年离休。据他回忆,上世纪50年代,他参与筹备石狮、安海等地新华书店分销处,由于资金紧缺,一边要在街边摆摊宣传售书,一边寻租店面。找到店面后,他和同事亲手制作书架、柜台,粉刷墙面,还借来自行车到泉州书店载书。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新华书店分销处一个个建立起来。
上世纪70年代,在泉州市新华书店担任书记期间,李祖景和老经理陈克含痛心于书店建店几十年,全靠租店过日子,多次向上申报基建计划,终于在1975年和1988年建成中山中路和温陵南路的两栋办公营业综合楼,解决了办公营业的难题。
与书为伴,影响几代读者
▲泉州学风浓郁,许多市民在闲暇时间前来新华书店看书、买书。(泉州市新华书店/供图)
据“老泉州”廖福伟回忆,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泉州中山路上图书店星罗棋布。中山南路指挥巷口南向东侧有一家两三开间的书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并入新华书店。开店前,为了宣传新华书店新事物,新上岗的书店领导和工作人员,每天傍晚还特意在街面上摆摊,或用三轮人力小货车摆满图书,边售书边宣传。那时的中山南路街面上,每当夜幕降落,没有机动车通行,连摩托车都沒有,就成了各种商贩摆摊设点的商业街和步行街,包括宣传书籍在内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喧嚣。这家新华书店后来搬迁到中山中路新华书店。
▲以前的图书,还会盖上书店的印章,表明是哪家店售出的。这是上世纪80年代购于中山南路新华书店的图书,上面有“新华书店 泉州17”的印章。(许月才/供图)
那时的廖福伟还小,据他回忆,看到摆满图书的宣传摊和售书车很好奇。看不懂大本书,就翻翻小人书,顾客不多,穿着淡蓝偏灰制服的书店领导和店员很热情,拿各种连环画图书给小朋友看,宣传读书的好处。这些童年的美好经历,让他终生受益。
据在中山路长大的郑福海回忆,1984年新华书店还开设一家外文书店,在中山中路承天巷口的民主布店旁,对面就是标准体育商店。
风采尽显,市民赶来听歌
▲这是当年海滨公社文化站和人民电影院联合印制的歌谱,很受老百姓欢迎。(许月才/供图)
据泉州市区地方志学会理事许月才回忆,在中山路永康成百货三层楼旧址上设立的新华书店科教门市部,主营科教类书籍,也卖磁带,一直经营到上世纪90年代。
许月才说,在泮宫南侧曾有一家小型合作书店,是新华书店的合作书店,挂着新华书店的招牌,除销售、出租书籍外,还兼卖歌谱(这种歌谱是一张照片,每张5分钱,早期从厦门进货)。据新华书店原副总经理欧西南介绍,这家书店的业务由新华书店指导并负责批发书籍售卖,自负盈亏,行政上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家新华书店尽显风采,日夜播放样板戏和革命歌曲,许多市民前来中山路上欣赏。记得除了语录歌外,《老房东查铺》《看见你们格外亲》《革命熔炉火最好》三首歌曲很火爆,也是当时背景下古城夜生活的独特景观。后来这家书店改为海滨公社文化站,除了售书,还宣传文化,用播音器播放电影插曲,在中山路上热闹非凡。
纯真年代,通宵排队买书
▲欧西南讲述新华书店往事。
据离休老干部李祖景、老经理陈克含撰写的泉州市新华书店简史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初,泉州私营书店遍布市区,有泉州书店、泉山书店、大公书店、新南书店、学生书店等九家,还有不少书摊书贩。1955年开始实行对私改造,1956年全部并入新华书店,作为市店门市部售书。
改革开放初期,泉州人对文学的热爱是如今难以想象的。欧西南出生于1945年,1964年到泉州市新华书店工作,曾任副总经理。据他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四大名著及《巴黎圣母院》《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著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并由新华书店发行。在上市前一天晚上,泉州的读者就到中山路新华书店门口排队,为的是第二天一大早能购到心仪的名著。因购书的人实在太多,当时限定是每人限购3套,个别读者和书店员工关系好,可以适当“走后门”多照顾一两套,这段佳话到如今还被泉州读书人津津乐道。欧西南至今还记得,当时《红楼梦》一套三册,定价3.45元;《基督山伯爵》一套四册,定价4元整。
欧西南介绍,上世纪80年代,泉州市民已习惯春节到新华书店购买春联。1984年,他和新华书店的林清泉一起负责闽南地区的春联印发任务,从征集征订,到请泉州知名书法家题写,再到制版、染纸、印刷、发货,全部亲力亲为,销售的春联非常受市民欢迎。
当年的春联以“令”为单位,一令是500张。1988年,泉州市新华书店印制1250令春联,利润达3万多元,可见当年有数十万闽南家庭购买泉州市新华书店的春联,影响非常广泛。
上世纪80年代初,每逢新春,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年画。欧西南每年都要到北京、上海等地调入大量年画,供泉州市民选购。中山路新华书店的年画柜台在春节前一个月就人满为患,担心柜台被挤塌,书店员工甚至需要特意加固、保护。
此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华书店门口还是泉州市集邮迷交流的地方,许多集邮爱好者在这里购买、换置,也是当年泉州民间文化热的一景。
▲中山路的新华书店是许多泉州爱书者经常光顾的地方。(泉州市图书馆/供图)
欧西南说,1975年中山路的大楼建成后,极大促进书店的图书事业发展,当年一楼设置成售书大厅,二楼设置有外文部、租书柜、计划发行部、城乡服务部等,三楼是办公室、会议室,四楼则是员工宿舍和厨房。
▲新华书店还经常举办作者签名售书会,吸引市民前来购书。(泉州市新华书店/供图)
在时代的发展中,中山路的泉州市新华书店开展许多图书展销活动,如2002年沪版、京版图书展销会,还有2003年元宵节“全国地方版出版社优秀图书大联展”、“读经典名著,做文明公民”等活动,深受市民欢迎。
经过新华书店北侧边门,可以来到这座石材立面的大楼后门。2010年起,中山路新华书店和泉州明视眼镜联营合作,成立泉州新华明视眼镜。中山路新华书店整合到温陵南路新华书店,并斥资300多万元进行装修扩建,经营面积近2000平方米,品种达10万多种。为了方便读者,泉州市新华书店将文化服务延伸至城东片区,2017年12月在中骏世界城四楼设立一个涵盖“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四大功能的综合书城,面积达1117平方米。
在大楼三层阳台,爬上铁梯,可以抵达新华书店四楼最高处,从这里可以看到清源山和东西塔,古城风光尽在眼底。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这里不仅是中山路上的高楼,也代表泉州图书发行事业的高度,与市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留下了太多充满墨香的回忆……
来源:泉州网 文图:王了 摄像:点创传媒 苏维斯 实习生:苏婷慧
注: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泉州市新华书店、李祖景、欧西南、吴智娜、许月才、廖福伟、郑福海、蔡永怀、黄强、庄莉等单位和个人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