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29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贸形势,在政府牵线搭桥下,晋江鞋服产业促成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联姻”,通过产能对接,破解订单难题,促进全产业链升级
产能对接,倒逼“晋江制造”上台阶
近日,晋江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间上演了一场又一场“联姻”。15日,内坑镇50多家制造企业走进九牧王参观学习;18日,40多家中小企业与361度展开鞋服专场产能对接活动……这是继9月初晋江召开全市“手拉手”产能对接暨党政与企业家恳谈会后,晋江企业在产能对接上的延续性举措。
鞋服产业是晋江的传统产业。30多年来,从代工起步,到打造品牌,谋求上市,到放眼全球,逐步现代化、国际化……晋江的鞋服产业企业始终坚守实业,不断转型升级、爬坡过坎,制鞋和纺织服装成长为两个年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不仅造就了安踏、361度、利郎、九牧王等131家知名龙头企业,还有着庞大体量的中小企业。
当前,全球经贸形势复杂多变,很多中小企业感受到压力。作为“晋江经验”发源地,在有着良好政企互动传统的晋江,时刻洞悉企业需求的党委政府再次适时而动,牵线搭桥,鼓励龙头企业“大手拉小手”,把“根”留在晋江,促成产能回归;号召龙头企业与中小制造企业进行产能对接,最终实现全产业链升级。
相互赋能,共荣共生
“太震撼了! 从裁剪到缝制、从后道到整理,从面料模样到成品小黑裤,完全不落地,居然到了这么高水平。”在九牧王“西裤智能制造生产车间”,自动吊挂系统、智能升降系统、AGV智能机器人……智能化的设备、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及精益生产程度,引得晋江市内坑镇50多家制造企业负责人连声赞叹。
“品牌企业对品质这么苛求,自己不提升,怎么匹配得上?”利友拖鞋总经理张友财意识到练好内功的必要性,“贸易形势越复杂,精益管理越显重要。外贸订单对于产品的规范要求,使企业必须持续提升产品品质。而企业唯有做好管理,才能从中要效益、要利润。”
其实早在10年前,九牧王就开始了智能化改造。董事长林聪颖说,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除去设备升级,更须基于质量、管理团队之上。在林聪颖看来,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鞋服始终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刚需,市场永远都在。企业只要坚守实体,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管理水平和智能制造的能力,就能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361度开展的鞋服专场产能对接活动中,361度鞋服相关板块负责人分别从代工门槛条件筛选、代工核心产品等方面介绍了361度鞋服ODM代工供应商筛选要求。361度鞋业供应链中心鞋业技术总监胡国文表示,现在是一个相互“赋能”的时代,希望通过产能对接会,对接更多优秀的中小企业制造商,特别是那些在新材料、新技术、智能领域有一些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
特步执行董事、副总裁丁明忠亦透露,今年特步启动涵盖所有供应商的供应链改革,将最终形成一套适合特步现有产品品类、品质所需的供应商管理办法,形成一套更为精细化的供应商分类评级标准。这种共荣共生的产业链共赢格局对品牌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强内功、提品质”的有力保证。
龙头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对中小企业意味着机会。很多中小企业直言,除了能够对接产能,在与龙头企业的接触中对标找差距,能让企业永远受益。天守集团便是这样一家典型的服装生产企业。2016年到2018年,天守服装遇到了发展瓶颈:企业的发展跟不上品牌商的要求。但通过与安踏集团的合作,天守集团在管理、流程、研发等多个领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如今一年的产能可以达到1万件。天守总裁蔡天守深有感触地说:“企业要承接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智能化生产、过硬的质量、丰富的公司配套,如果相关的指标达不到要求,就无法匹配相应的品牌企业。”
如今,在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下,在产能对接的合作中,对标品牌企业的要求和国际化标准,众多的晋江鞋服生产中小企业正掀起又一轮的技术改进、流程改造热潮,晋江鞋服产业的全产业链升级正在加速。
政企合力,放眼国际
传统制造永不过时,但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却是一场攻坚战。
放眼全球,晋江鞋服产业配套齐全、基础扎实,龙头企业创新意识强,极具活力,但整个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好这场攻坚战,关键要政企合力,打好基础,苦练内功。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改革创新是必走之路。”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说,晋江党委政府将继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做好政策扶持、信息对接、融资支持、市场开拓、空间盘活、法治建设等服务,推进产能合作对接。
在正创建创新型国际化品质城市的晋江,企业也在大步国际化。今年4月,晋江市“一带一路”经贸代表团出访归来后,对鞋服等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更加明晰:通过全链条、全流程升级,走专业化、精益化、规模化、差异化、国际化的路子。40多家企业负责人也备受震撼。天守集团总裁蔡天守一下飞机,连夜召开中高层会议,探讨精益化流程改造的可行性。
推进全链条升级、全流程优化,更高水平推动传统制造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晋江政企的共识。而产能对接,则成为政企合力的应对之策。
从现实情况看,晋江鞋服产业的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外向型特征明显,当前的经济形势正倒逼制造企业树立精益理念,强化管理创新,持续推进全链条、全流程升级,提高参与国内外市场博弈能力。“我们希望通过搭建产能对接平台,鼓励中小企业调整业务模式,积极参与承接本土品牌企业订单的业务。”晋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林永红说。
政府部门搭建的产供需对接的平台,切中了中小企业寻发展、觅突破的迫切需求。走进大东亚、天守、百锋等一批优秀的品牌代工企业,对标先进的生产设备、工作流程、管理理念;还通过产能对接平台与安踏、特步、361度、乔丹、九牧王、利郎、柒牌、劲霸、七匹狼等知名品牌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品牌企业的订单需求和流程……这一系列制度化的举措都让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受益匪浅。
兴德织造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20年的服装生产企业,产品主打冬装和风衣,以欧洲客户为主,去年产量达到80万件。虽然目前的大环境对其订单生产影响不是很大,但兴德已经有了长远的考量,除了在研发和人才引进上持续加大投入,更打算与本地品牌企业协作,让淡季的产能得到充分释放。“以前苦于没有门路与品牌企业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现如今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代工企业,还对接上了品牌企业供应链部门相关主管,这些资源对于企业太重要了。”兴德公司生产主管张新平表示。
从8月底至今,晋江市先后组织召开了近10场产能供需对接、管理创新活动。在这个政府搭建的平台上,有18家品牌企业、18家代工企业和上游原辅料材料供应商签订产能对接协议,8家银行为企业授信2.5亿元。除了搭建平台,晋江市还出台了支持企业转型品牌代工的扶持政策,从资金奖补、技改扶持和要素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其中,仅资金奖补最高就可达到1000万元。
“接下来,我们希望把‘产能对接会’做成一个常态化的平台,让中小企业与品牌企业之间可以形成自循环的沟通机制,通过企业间的互通有无、抱团发展,倒逼晋江制造更上一个台阶。”林永红说。(记者 王敏霞 通讯员 施姗妹 姚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