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31日讯 据福建卫生报微信报道 今年40岁的陈先生185的个头,体重200多斤。多年来,由于工作原因,长期一日三餐不规律,常常在换季时节餐后会出现左上腹疼痛的症状。但事后只需稍稍活动一下,疼痛就能得以缓解。
陈先生一直认为是三餐不正常引起的胃痛,也曾通过胃镜检查,诊断是浅表性胃炎,并没有太在意。
然而,两周前的一天,陈先生在家吃过晚饭,突然胸腔和腹腔之间的部位出现疼痛。他依旧按照从前的做法,躺在沙发上休息等疼痛消失,不料20分钟后,疼痛加剧,陈先生浑身冒冷汗,出现休克状态。家人见状,赶忙带陈先生来到福州市一医院急诊创伤外科就诊。
剧烈腹痛背后的原因
福州市一医院急诊创伤外科主治医师杨钦接诊后,发现陈先生的肚子涨如小皮球,而且出现休克状态,于是怀疑陈先生的疼痛是由“肠梗阻”引起。随即,杨钦对陈先生行腹部CT检查,显示其有一段肠管在左腹部向腹膜后伸展,形成嵌顿。
随后,在插胃管静脉营养支持及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无效后,林正清主任、杨钦博士当即决定对陈先生行剖腹探查,发现在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左后方有一腹膜褶皱形成的隐窝,一段肠管疝入其中。
福州市一医院急诊创伤外科主任林正清查看完患者症状和检查报告,马上组织科室团队进行术前讨论,确诊为腹膜后疝。随后果断采取手术措施,对陈先生的肠管以手法复位后,再缝合疝囊口,将扩张的肠管回纳入腹腔。
术后5日,陈先生恢复到正常状态。
今日上午,康复出院后的陈先生专程来到医院道谢,感谢福州市一医院急诊创伤外科医护团队用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他解开了多年腹痛之“谜”。
延误治疗,后果严重
林正清说,腹膜后疝又称腹膜隐窝疝,是内疝的一种,指腹腔内脏向脏层腹膜皱褶处向外突出的囊或畸形开口处疝入。常发生于十二指肠旁、盲肠旁或乙状结肠曲间的腹膜褶凹处,疝入的内脏常为某一段小肠。
腹膜后疝的特征
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小肠梗阻,或是突然发生肠梗阻,且有在某一体位的改变下得到突然缓解。
患者常出现餐后腹痛或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交替进行,平卧时可出现腰痛。X线检查可见站立侧位时一段扩张的小肠向后方伸展,超过脊柱的前缘和骶骨上半部,可见多个小肠螺旋圈关闭在一个小空间内,无蠕动或者有逆蠕动。治疗以手术为主。
“腹膜疝多见于腹膜前面,像陈先生这样在腹膜后的疝是很少见的。出现病症后,如果不及时手术,将导致肠壁破裂,甚至肠坏死。”林正清说,腹膜后疝的形成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后天性尤其跟肥胖体型有关,陈先生这种情况就是后天因素引起得。
由于陈先生体型微胖,肚子较大,因此腹内的肠道之间的间隙也略大,肠系膜比较长,日常三餐进食或是运动都有可能造成小肠卡顿入腹膜孔隙而形成腹膜后疝。
如何防止腹膜后疝的发生,林正清提醒,餐后不要剧烈运动,尤其是大肚型肥胖的男性要注意,并且要树立控制体重的意识。虽然腹膜后疝是一种罕见的病,但是它引起的肠梗阻和疼痛休克,随时都有可能危及生命。
你身边有肥胖男性吗?转发提醒,别让疾病趁虚而入!
(福建卫生报记者:张帅 通讯员:陈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