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面粉厂“大麦仓”
台海网11月13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应该既珍重自己的历史,又非常愿意面向未来。泉州就是这样一座富有魅力的城市。”这样的评价,来自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面粉厂钢结构开放式大厅的设计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李兴钢。
尊重历史、面向未来。这个由旧面粉厂改造的钢结构开放式大厅,被亲切称为“大麦仓”的地方,寄托着“市民文化会客厅”的美好心愿。作为承办“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开、闭幕式场地,钢结构大厅一路见证了泉州文化艺术建设的风景。近年来,以旧面粉厂的“大麦仓”为中心,一大批闻风而动的文创企业聚集在周边,汇集推动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巨大能量。
厂房改造 带动老街区复兴
当颇具历史感的上个世纪的旧面粉厂,与现代感十足的钢结构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大麦仓”就是一个完美融合的样本——这座高26.3米,长97.1米令人震撼的建筑拔地而起,金属的色泽、开放式的场景与旧厂房融为一体,历史味道的外壳与未来科技感的内体相得益彰。2013年11月底,作为“古城文化复兴计划”一期工程的旧面粉厂改造正式动工。当崭新的钢结构大厅一面世,浓郁的历史印记让它成为独树一帜的存在——形似面粉厂的圆筒麦仓,与不远处面粉厂的麦仓遥相呼应,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而对于市民来说,这一载体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公益的文化盛宴。“这几年在钢结构大厅里举办了近300场活动,包括泉州各地丰富多样的人文风物的展览,节假日各项文旅活动,3D裸眼大罐秀,还有泉州南音、梨园戏、木偶戏等非遗文化展演,让市县之间、公共与产业文化之间、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实现了联动提升,见证泉州以文惠民、以文兴城的文化脚步。”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副总经理傅毓琦介绍,回顾不久前的国庆节,钢结构大厅里举办的“原真闽南”主题展览,吸引了十几万人次到场。每年作为元宵节布灯场所之一,园区涌入了数十万人次观赏,不少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一石激起千层浪。钢结构大厅带来的人气效应,带动了整个新门片区的复兴和发展,新门街旅游文化品牌进一步打响。“如今古城旅游群体发生改变,未来消费群体将以80后、90后和外来游客为主。”泉州古城新门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剑鹏介绍,未来古城可以大致划分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原生态居民生活区、时尚生活消费区,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像一些产业联盟、精品主题酒店、设计师买手店、民宿咖啡休闲等,通过对原有空间的改造,均可一一引入。“乘着产业发展的东风,新门街拟打造创意产业街区。随着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七个一’项目中与新门街相关的八卦沟笋浯溪水系整治和龙头山片区改造项目顺利推进,结合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第四期改造等项目,整个新门街片区将达到800亩的规模,将是古城内最大规模的文旅产业聚集区。”
文创裂变 推动产业发展
如果说钢结构大厅是泉州文创新引擎,那源和1919创意产业园则迎来了“蝴蝶效应”的能量裂变,在文化创意产业化方面进行了创新的探索。
“整个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包括源和堂蜜饯厂、旧面粉厂、电视机厂、麻纺厂的改造,目前入驻企业达200多家,入驻率均超过了90%。”傅毓琦介绍,入驻园区的企业以文创、设计、网络科技为主,不少是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动漫之光”的功夫动漫,创作出多部市场反响强烈的动画作品,设计的动漫人物深入人心,已经是国内动漫行业的领军企业;文创设计企业大魏文化传播也是较早入驻园区的,推出的“本兮”“物宜本兮”等系列产品获得国内外多项文旅大奖。
朝着“以艺术的名义,复兴城市文化”的目标,更多艺术业态落地开花:作为国家级的私人艺术博物馆,门里博物馆馆藏艺术珍品两万余件,公益性开放的博物馆每天吸引天南海北的众多游客,成为园里的文化地标之一;泉州思源文化交流中心称为“闽南小院”,每年上百场的民俗文化、汉服文化活动,让独特的“中国风”扎根于此;木木客栈、众山小青年国际旅馆等民宿客栈,不仅丰富了园区业态,更成为推介泉州文化的窗口……
2015年,拥有丰富而珍贵的工业遗存资源的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开创了全省文创园区的先河。“按照保护性开发、创意性改造、传承性融合的理念,园区下一步将结合夜间经济、灯光秀、天台等元素,打造文创游、工业游等路线,创建一张文旅融合的泉州创意新名片。”傅毓琦说。(记者 殷斯麒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