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怀热情的退伍老兵成长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将一个组织涣散的薄弱村一步步地改造成充满希望的“南平四星级美丽村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台海网3月20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春雷响,万物长;艳阳天,农事忙。
春分到,一阵春雨过后,建瓯水源乡桃源村田里一片新绿愈发葱郁。在福建省农科院专家远程视频指导下,桃源村早先抢播下的玉米、芋子、烟叶长势喜人,锥栗育苗也如火如荼,蔬菜地里的线豆、长豇豆生长正旺……
防控疫情的同时,和春光赛跑的“农耕战”正热火朝天,与农事同步开启的还有农田道路建设。“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继续加码,包括田间道路、基地道路硬化,建设一座停车场和旅游接待中心,相关的规划设计已经启动,征地招标工作也在加紧进行……”水源乡下派第一书记张云波如数家珍地罗列着今年的计划。
在部队服役8年后,2009年张云波退伍回乡,第二年当选村主任。承载着父老乡亲的殷切期望,扎根故土,他努力践行自己的铮铮誓言,一个美丽桃源逐步蜕变重生。
瓯市水源乡桃源村发展茶产业,壮大集体经济。魏剑生摄
“硬核”村主任树起威信
刚回乡的张云波面对的是没怎么变化的故乡,村集体还有外债。第二年换届,张云波当选村主任。
张云波铆足了干劲,选择了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为下辖2个自然村修路。
这个想法立刻招来了非议,穷得叮当响的村怎么修路?村民们都在看张云波怎么做。
张云波把眼光放到了田里,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种烟叶换烟基项目修路。
“我一个人种了120亩烟叶,领到了35万元的烟基项目补贴,当年就真的把1.3公里的水泥路给通了。”张云波谈起过去轻描淡写,但是可以想象他曾背负的压力和辛苦。
29岁的村主任用这样的“硬核”操作树立起威信,村两委心齐了,党员们团结起来了,村子里消沉的气氛悄悄松动。
2012年张云波当选村支书,他就像一条活鲶鱼,带领年轻的村两委队伍搅动了桃源的一池春水。桃源村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制度:首先推动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重新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村两委干部履职承诺制、干部岗位绩效责任制、财务管理制度、村民代表户代表议事制度、村民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管事,切实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村民服气了,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2013年,桃源村在全建瓯出名了,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现场会在村里召开。
原来那年8月底,桃源村接到任务:年底前完成“两违”的拆迁工作及村内房屋的外立面改造,完成人民公园建设。
100天完成这么大的工程,任务重时间紧。张云波有点发怵,但是,部队培养锻炼的坚定信仰和坚强意志让他不轻言放弃。随后的3个月,他带头冲在前,如期完成了任务。
在这次战役中,桃源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锻炼。其后,桃源村先后修建了绕村栈道、荷塘漫道等一批景观点;建立了垃圾处理焚烧炉,解决了村里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建立了雨污分流系统,污水处理达85%以上;建设桃源老人幸福院、幸福池、幸福路。
建瓯市水源乡桃源村农民公园魏剑生摄
携手老知青反哺故乡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桃源村越来越美。张云波和村两委寻思如何打好脱贫致富的攻坚战。他们盘点了桃源的家底,发现锥栗作为传统的特色产业,一直是桃源村民增收的源泉,但是单一品种的种植也带来了土地退化问题,虽然有合作社,但产业链缺失,造成产值上不去。
村党支部决心带领村民产业升级,却苦于没有“智囊团”。
桃源村是建瓯知名知青点。2016年初,当年的老知青们回村联谊,欣喜地看到桃源村环境变化。此后,老知青们和村两委一直保持热络的联系。
8月底,张云波带着村两委到福州回访老知青,并谈到了未来的发展。“不是说让我们支援多少钱,而是他们想干事的真诚打动了我们。”退休老知青郭杰说,当年的知青们又一次把激情洒向第二故乡桃源,全力以赴义务帮助对接省农科院等部门争取资源。
“我记得当时是周四下午和省农科院对接,下周一专家们就到村里考察了。”张云波说,在省农科院专家建议下,桃源村确定了以种植名优桃树为主的高效农业发展思路。省农科院免费提供优质种苗,老知青们争取到数十万元基建资金。
村里如何对接项目?有没有地方种?能不能种起来?这一系列问题继续考验着村两委班子。
“来年2、3月就得把桃树种下去,才能保证当年收益。”张云波说,“时间很紧,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都是棘手问题,专家都怀疑能否按时拿下。”
将村民和种植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三个小组,分别负责组建合作社、流转土地和对外联络。村两委带领三路人马,“桃源速度”开动。
在创业风险面前,村民仍迟疑观望,张云波和村两委干部带头入股,每人出资不少于一万元。村干部带头,村民才会放心跟着做。就这样,美丽乡村建设股份制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起来,对接项目建设。
合作社成立初期,不仅有省农科院“科特派”团队的支撑,老知青们也亲自参与组织构建。桃源村改变的不仅是经济,还有更深层次的蜕变。
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村里流转160亩土地并平整一新,种上了13个品种的名优桃树,当年就有了收成。
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举办“美丽桃源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展采摘等活动,合作社一年就实现了30%的收益率。
如今,合作社已有社员97户,把全村14个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达210亩。村集体盘活集体资产以项目资金入股,占股30%,每年分红近5万元,三年后预期可分红8万元。
作为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支持的扶贫资金,合作社建立了莲塘立体养鱼的产业扶贫基地,12亩荷塘里养殖了近万尾鲤鱼、鲫鱼、鲢鱼等,由贫困户轮流养和管理,每月能拿到管理工资600元。合作社还为贫困户提供鸡苗,留户养殖,保证收购,提高贫困户收入。每户贫困户加上保底分红一股200元,再加上田块租金、务工工资等一年能增加收入1200元。
建瓯市水源乡桃源村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富美新农村。罗安摄
桃源生机一片。
催生自组织发挥作用
村道旁,村妇女主任陈虹带领“桃源金姐妹”团队正在修剪篱笆上的炮仗花。“看看像不像一条龙,这是我们自己琢磨出来的龙头龙尾。”陈虹比画着说道。
这支不到20人的妇女自组织队伍,不仅接下了村道旁月季、樱花树等苗木的维护工作、路面的保洁工作,还承担了村里农家(鸟巢)图书室的管理工作。
陈虹自豪地说,桃源村有两个很棒的图书室,藏书数千册,“这是张书记引来的知识财富”。
图书室是村里孩子闲暇时的好去处,每月固定举办一场图书会。
不仅有金姐妹团队,还有老人公益理事会、小天使服务队,桃源村的“386199”部队盘活了。三支乡村自组织队伍以老人活动中心、农家(鸟巢)书屋、农民文化广场等惠民工程为阵地,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文化发展、道德水平提升等日常治理工作中。
老人会制定村规民约移风易俗,金姐妹团队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连孩子们也加入传播发扬正能量的阵营。
“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全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南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建瓯锥栗)”“福建省第十一、十二、十三届文明村镇”……一长串的荣誉都是对桃源的最好褒奖。
2016年,张云波当选为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2017年4月,他入选了福建日报《助村》栏目联合林文镜慈善基金会、滋农游学共同发起的“大地之子”乡村人才培养计划;2018年,他又顺利考上了公务员。难舍故土情结,他选择下派,配合新的村两委班子继续“造梦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