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省级山海协作共建的石狮市政和产业园。政和县 供图
中新网福州8月13日电 刚过立秋,种植在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澄源乡新康村瓜田里的吊瓜已经挂满枝头。由于澄源乡的平均海拔偏高,这里产出的吊瓜口感极好。而这份清甜的滋味,恰如范庄俊一家脱贫致富的喜悦。
“八年前,家里的收入仅靠少数的茶山和水田,一年的收入微薄,为了让哥哥完成学业,我们家只能过着借钱度日的生活。”范庄俊说,“2014年,我们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仅享受到许多扶贫政策,还学会了吊瓜的种植技术,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如今,范庄俊一家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了一定的存款。“贫困的日子过去了,我们还会迎来更好的生活。”
种植在新康村瓜田里的吊瓜已经挂满枝头。 徐培翔 摄
在政和,如范庄俊一家一样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共有1794户6458名,如今,他们已全部脱贫,40个贫困村也全部退出。政和实现了“脱贫摘帽”。
政和县委书记黄爱华对记者表示,政和县取得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效,离不开产业帮扶与机制建设“两手抓”。
“在产业帮扶方面,政和以省级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开发区为载体,实施了产业扶贫示范带动工程,目前,已签约入驻企业108家,总投资近100亿元,带动600多名贫困户转移就业,年均增收3万多元。”黄爱华表示,政和还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吸纳贫困户就业,打造政和白茶品牌,高位嫁接竹产业,发展高山蔬菜、吊瓜、莲子等产业,并以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乡村旅游特色村为底色,发展全域旅游。
政和县东山村是典型的小山村,只有3个自然村762人口,贫困户15户50人。据南平市委办下派政和县东山村第一书记陈源钦介绍,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在经过缜密调研后,东山村决定走一条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道路。
经过县里与乡里的牵线搭桥,东山村引入社会资本2000多万元,建成了长309米,高158米的玻璃悬索桥---云谷鹊桥。如今,云谷鹊桥成为东山的一大卖点,每天都有几百甚至上千名游客到玻璃索桥游玩。
图为东山村的云谷鹊桥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政和县 供图
“产业兴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门路也就多了,有的创办农家乐、有的在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务工、有的流转土地种上了茶叶、有的直接销售农产品给游客。村里的15户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陈源钦如是说。
除了产业帮扶外,政和县还突出机制建设,通过稳定投入、责任落实、兜底帮扶等机制确保脱贫攻坚有保障。
据黄爱华介绍,政和县指导各村用好扶贫资金等13项具体举措,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用好省市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县财政筹措3000万元设立扶贫基金,年收益用于补足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0万元的村和扶持贫困户发展项目,不断增强贫困村(户)“造血”功能。
其次,政和县还将扶贫工作列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探索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无力生产致贫的1241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
“政和是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廖俊波精神主要发源地,我们将对标践行,攻坚克难,用心用情打好脱贫攻坚战。”黄爱华表示,“脱贫仅仅是走向小康之路的开始,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政和将继续加强产业扶持,发展适合当地农民特色的产业路子,把“四不摘”的政策延续好,脱贫后不摘帮扶,不摘政策和监管,更重要是要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让所有的老百姓一起享受小康生活。” (来源:中新网 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