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食堂变课堂!莆田学院这堂课,够"味"!

时间:2020-10-11

  台海网9月15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肯尼亚的一位单亲母亲,独自抚养8个孩子,因买不起粮食,孩子饿得哇哇大哭,她只能把石头放在锅里煮,假装还有饭可做,只为了让孩子们在等饭时,能踏实地睡着。”11日下午,在莆田学院新校区中区第二餐厅,小食堂变大教室,学生变身老师,餐厅经理成“客座教授”,一场关于“杜绝舌尖上浪费” 的大讨论精彩上演。

  这是一堂由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柯力主讲的,以“珍惜粮食,拒绝浪费”为主题的思政课。“第一次以这种新颖的方式来上课,老师离开讲台,走到我们中间,更加贴近我们。而且,将课堂移到食堂,还可以与餐厅经理交流,倍显新鲜多彩。”下课后,2019级医学管理专业学生林晞熙赞不绝口。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面对餐饮浪费现象,莆田学院餐厅近期陆续推出“计口下粮”、小锅炒菜、小份售卖、添置“匀饭台”、志愿者劝导等多项举措,让“杜绝浪费,文明用餐”成为校园新时尚。因此,此次思政课也邀请了餐厅经理陈志林和万子文,一起给学生们实地“授课”。

  “都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邀请第1组同学为大家分享关于‘崇俭’的诗词、歌谣或名人故事。”

  “世界粮食安全岌岌可危,中国粮食够不够吃?现在由第2组同学讲述他们收集的袁隆平相关实例,参与讨论。”

  “现在来欣赏第3组同学带来的,以珍惜粮食为主题,校园真实故事和成长见闻为原型,自编自导自演的正反面情景剧。”

  ……

  课堂上,莆田学院2019级医学管理专业56名学生分成7组,分别对“为什么要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分析、校园粮食浪费现象和原因、节约粮食的小措施”等话题展开探讨,融入展绘画、唱歌谣、诵诗词、演情景剧、讲名人故事探讨等多种表现形式。从现实要求、文化传统、党史经验、哲学智慧多维度来强调节约的精神,从思想源头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让节俭之风吹遍校园。

  “众人拾柴火焰高,粮食之贵,在于多只手的共同守护,而并非个人所能做到。”学生陈宇欣手持一幅“两个手指捧着一把火”的手绘漫画,绘声绘色地介绍起漫画的寓意。为了让节约粮食的理念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她和组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分工合作,结合手绘漫画,利用情景故事法,以具体的事例来感化同学,并号召大家加入光盘行动中来。

  “小米粒”关系“大民生”,“小食堂”打造节俭“大课堂”。食堂里的思政课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愿意将光盘行动落实到生活之中,做光盘行动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学生陈宇欣说。

  柯力认为,把思政课从教室搬到食堂,可以引领学生在多元的情境中感悟,去探究造成餐饮浪费更深层次的原因,让思政课有情有味,让学生们对课程内容入脑入心。

  “学生讲思政大比拼”“少数民族学生双福回族村里话团结”“学习思政作品展”“网上‘思政熔炉’”“行走在海边的思政课”“唱出学生喜爱的思政课”……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秀红表示,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探索思政课创新形式,推进专题式课堂教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打造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道德基础。(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阙丽君)

  • 上一篇:23人42.4万,仙游法院这个举动传递司法温度
  • 下一篇:莆田城市一卡通纪念卡发行 融入莆仙文化元素凸显美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