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漳州漳浦:古村废墟上建起“文化驿站”

时间:2020-11-17

游客在古厝院落歇脚休憩。

洪明贤采摘自己种的中草药做特色菜。

夜晚,文化驿站里欢乐地舞动起来。

洪明贤向游客介绍文化驿站。

台海网11月13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青翠的篱笆,多彩的花儿,香气迷人的中草药,切切淙淙的水流声,更有一幢挨着一幢、修葺一新的闽南燕尾脊古厝,环境清幽,古香古色……周末,前来“小山东南宋文化驿站”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走进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好去处,流连忘返。

文化驿站位于漳州市漳浦县杜浔镇城里村山东自然村,主人是返乡创业青年洪明贤。

“85后”的洪明贤干过车间工人,当过驻唱,后来又学习了中医知识和中餐厨艺。“我早先十几年一直在外打拼。”他说,自己总想趁着年轻多学点有用的本领,这期间虽吃了不少苦,也增长了不少见识。2016年初,洪明贤结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回到家乡创业。

起初,他将所学中医知识与厨艺相结合,投资了上百万元,在村前开了一家养生餐馆。养生餐馆生意一度红火,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吃货小天堂”。

来养生餐馆的“吃货”越来越多,洪明贤开始考虑如何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有一个更惬意的落脚点?他谋划着精心打造一个养生餐馆的“后花园”,让客人体验不一样的养生乐趣。

选址哪里合适呢?洪明贤一直思忖着。“其实,我们村庄藏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还是蛮有文化的。”洪明贤说,根据祖辈流传下来的说法,村子的名字“山东”与一个山东籍的南宋大臣杨维邦有关。相传,南宋末期小朝廷遭元兵一路追杀,南宋丞相杨维邦(山东省泗水人)拥护少帝赵罡及杨太后南下途中,经过古雷海域,卒于船中。宋王室悲痛不已,将朝廷船队停靠古雷油澳片区,将丞相就地火化,其子用罗衣把丞相骨灰包起,葬于今杜浔镇山东自然村。其后,杨氏后代便在山下筑庐开荒,并把地名改为“小山东”,世代传承。

洪明贤认为,如果依托这些故事,认真整理相关史实,再将村里连片荒废的古厝民居好好收拾一下,包装一番,定是一处极有魅力的“文化驿站”。

2019年春节一过,洪明贤满怀美好的梦想,甩开臂膀干起来。

但一开始,他就遇上头疼的事儿。因为村民大都往村子西边新盖了房子,而东边的这片古村落基本是废弃的老房子,颓垣断壁,巷子坑坑洼洼的,需要一笔不小的投资。最不好办的,是那里的近百个粪坑,既脏又臭,不易处理。

对此,洪明贤想了个好办法。他先是挨家挨户和村民们签订协议,把粪坑买下来,清理后填埋了,再租下荒废的老房子。

接着,着手翻修老房子。他希望做到修旧如旧。经多方联系,找到镇上一位年近七旬的民间古建师傅,花高薪聘请他来帮忙。

折腾了近半个月,第一家老瓦房终于弄好了。梁柱换了,瓦片补了,墙壁粉刷了,又添置了一些老式交椅、水缸、几案、八仙桌等老家具,门前屋后再种上些花花草草,里里外外装饰一番,很是典雅亮丽。第一拨来访者落脚歇一歇,泡个茶,谈谈心,觉得很享受。

“第一座完工后,资金花去不少,本想缓一缓,又不甘心,大家也都很期待。”洪明贤认为,只有一家可以歇脚还是不够,他的理想是将古厝连成一片,这样才有看点。于是,他一边经营养生餐馆,一边把挣来的钱陆续投入到“文化驿站”的建设中。一年下来,居然翻修了大大小小近二十座老房子。

他把每座房子都认真设计一番,设置了卧室、茶室、餐厅,还有书吧、书法室、绘画室、琴室、农耕文明展示厅、美食制作DIY手工坊等。在房子与房子之间的空地上,因地制宜修建了假山、水池、亭台、中药材种植园、鹅卵石步道等。还在古榕树下开辟一个驻唱音乐小广场。

洪明贤最让人称道的,是善于变废为宝。树林里捡回一截木头打磨成灯饰,破掉的瓷碗陶罐嵌在墙上种吊兰,旧房子的炉灶改成洗手池,墙上的壁画稍加装饰就是一道风景……这里地块虽然不大,但流连其中,富有情趣。白天,人们在室内或凉亭品茶看书,聊天谈事。到了晚上,屋顶的灯光一亮起来,在浪漫的氛围中,下厨体验美食制作,或围在一起听乡村歌手弹琴演唱,还可以坐在古树下聆听古老的历史故事,享受乡村的宁静之美与自然之趣。

“这里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更富有文化魅力。”随着“小山东南宋文化驿站”不断修葺完善,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打卡”。

“下一步,希望继续将其他老宅子一同租下修葺,扩大文化驿站的面积。还要加大文化挖掘的力度,让游客玩得更尽兴。”展望未来,洪明贤希望不只是用美食来吸引游客,更能以此间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魅力留下远方的客人,让“文化驿站”成为美妙的“心灵驿站”。(来源:福建日报)

  • 上一篇:第二届福建省红十字青少年文化节在漳州开幕
  • 下一篇:15日起,漳州市区这座大桥部分交通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