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县是野生鸟类栖息的乐园,聚集了众多的鸟类,是国内少有的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江月兰 摄
探访福建省首个小微湿地提升改造示范点:候鸟在这停歇 留鸟在此繁衍
中新网福建三明11月13日电 一条蜿蜒逼仄的乡道,将前来观鸟的游客引向了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五顶嶂,众多野生鸟类在此栖息。近日,记者探访了福建省首个小微湿地提升改造示范点——下汴村。
五顶嶂,耸立于明溪县城西10公里处,县志称它“高嶂插云,如天马行空,人迹罕至。”明溪县城关乡下汴村,就隐匿在这高山之间。
“这里是中国鸟类丰富度最高之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副主任聂延秋如是评价。下汴村是野生鸟类栖息的乐园,聚集了众多的鸟类,也是国内少有的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每年,大量迁徙的候鸟在这里停歇,留鸟在这里繁衍。国家一级保护鸟种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二级保护鸟种白鹇、林雕、蛇雕、赤腹鹰……村民们和鸟儿们和谐共处,村民在田间务农,鸟儿就在跟前嬉戏。”明溪县林业局项目办主任肖进神说。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缺憾。因下汴村缺少大面积连片湿地,过去很难留住湿地鸟类落脚栖息。
明溪县聚集了众多的鸟类,是国内少有的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江月兰 摄
2018年,明溪县林业局通过实地调研,因地制宜,将下汴村小微湿地修复项目列为县里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保护与修复项目的子项目。修复小微湿地能恢复小微湿地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景观功能,强化小微湿地水源涵养和净化能力,提升湿地与水生态环境景观及生物多样性。
“这里原来有农田210亩,水源涵养林500亩,稻田湿地由山林狭长汇水区构成,湿地植被丰富,主要分布有五节芒、莎草、水蓼、萱草、鱼腥草等,县里邀请南京大学生态研究院的专家提供项目建设指导。”肖进神如是介绍。
今年,下汴村建成福建省首个小微湿地提升改造示范点,修复湿地生态环境,让地表植被更具多样性,改善湿地鸟类生活环境,吸引湿地鸟类前来栖息,填补了当地观鸟种类的空白。
4月,小微湿地修复项目开工,平整农田、拦坝蓄水、打下护岸松木。为了让这些长翅膀的“客人”满意,村民在湿地里种植荷花、睡莲、芦笋、茭白,投放小鱼、田螺、小龙虾;在岸边种植梨、枇杷、柿子、桂花、乳源木莲等树木,既为鸟儿提供食物来源,又美化了乡村环境。
如今,下汴村村部前,成片的稻田已改造成遍布水草、荷花、茭白的连片湿地。漫步岸边,不时可以看到秧鸡、彩鹬等水禽在水草间穿梭,为宁静的山村增添了几分灵气。
越来越多的鸟类前来作客,下汴村景宏农场主黄孔能心里特别高兴。他是归国华侨,参与了小微湿地修复项目,并负责施工建设。
丰富的野生鸟类资源是村里的一笔宝贵财富。几年前,就有不少国内外的鸟友慕名前来下汴村,在野外拍摄鸟儿。黄孔能捕捉到了商机,利用农场资源,在村里开起了民宿、农家乐,推销当地特色香猪、生态大米,尝到了甜头。
2019年3月,下汴村聘请三明学院旅游经济学院专家团队为技术指导,先后建成观鸟民宿、观鸟宣传长廊、观鸟步道等。黄孔能带领村民成立了“村社合一”的观鸟林业合作社,吸纳村里14户贫困户,大力发展“观鸟+康养”经济,助力增收。合作社还积极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鸟、摄影、休闲。
“春秋迁徙时节,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成群结队的候鸟飞来,景象颇为壮观。”黄孔能说,村里观鸟的品牌打响后,慕名而来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游客更多了。
黄孔能表示,下阶段,他们将融入民俗、农耕、闽学文化等元素,进一步提升乡村魅力,吸引市民周末前来乡村游,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来源:中新网 詹铁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