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蕉城:光谱大数据农业,让农民心中有“数”

时间:2020-12-18

台海网12月7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 日前,记者在蕉城区八都镇洋头村见到,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建设项目施工已接近尾声,6个智能钢结构玻璃农业大棚基本建成。该项目作为融合一二三产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也是大数据基础积累、基础研究、应用实践的数字经济项目,将为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负责项目的宁德卫星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一峰介绍,该项目于去年6月开工,截至目前各大棚及配电房、水泵房基础部分已经全部完工。A1、A2、B1、B2、C型棚主体钢构已全部安装完成,B1、B2、C型棚二层结构施工完成,配电房、水泵房主体框架施工完成。

据了解,化工产品长期被用在农业生产上,造成土壤污染、农产品污染、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对此,现代农业迫切需要精准的数据服务,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光谱大数据技术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建设项目将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采集作物生产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异,并对作物苗情、病虫害、墒情的发生趋势进行分析、模拟等,进而形成对精准农业的决策支持系统。

陈一峰介绍:“测量作物参数的常规方法,是将样本从农田运到实验室,途中会对试验样本造成一定的损害。在我们的综合体中进行的一项新试验,可用轨道机器人或者无人机搭载高光谱仪,通过测定作物的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来测定生长数据。”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田园综合体的大棚内,轨道机器人可24小时采集作物的生长数据;大棚外,搭载高光谱仪的无人机将采集作物生长数据,与大棚内的作物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以掌握作物生长的不同规律。

陈一峰介绍,在面对病虫害时,运用现代光谱大数据技术,可以克服传统方法耗时、费力、不够及时等弊端,具有快速、简便、大面积、无破坏、客观等优势,是目前国际上采用的一种新技术手段,也是今后的一个方向。

“有了大数据技术,农业生产不再只是凭经验、凭感觉,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窘境,农民发展农业心中更有‘数’,进而助力增产增收。”陈一峰说,在用成像光谱技术获取大数据后,公司将建立模型,推出精准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对作物准确地进行灌溉、施肥、喷洒农药作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益。2019年,宁德卫星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10本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如“植物水分含量高光谱分析软件V1.0”和“植物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分析软件V1.0”等。

市发改委数字经济科科长甘雨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建成一个院士工作站,并与省内外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基地将主要进行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四大类作物的数据模型建设,以服务于战略性农业项目和大型种植户。

“现在我们还只是进行小规模数据采集测试,未来我们会推动携带高光谱遥感设备的卫星上天,它们收集数据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便于长期动态监测。借助卫星采集的海量数据,我们将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帮助生产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陈一峰说。(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陈奇灏)

  • 上一篇:习近平在宁德(十二):“习书记把治理整顿看作发展的新机遇”
  • 下一篇:霞浦沙江:网格化管理规范海上养殖